雄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菖蒲切玉,角黍堆银端午 [复制链接]

1#

“五月五,过端午,

粽叶香,糯米香……”

端午节在很多年轻人的眼里已变成了“粽子节”,粽子的种类也更加丰富起来,肉粽、豆沙粽、香芋粽、碱水粽、八宝粽……然而,端午节作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化内涵可谓源远流长。作为传统节日,在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自然也能寻到一些人们庆祝端午的蛛丝马迹,书中端午节的描述反映了从东汉到明清,不同时代不同地域里的人们过端午节的习俗与文化。《红楼梦》

作为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也是四大名著里提到端午最多的,在二十四、二十八、三十一、六十二回里都有描写。有的描写虽然只有寥寥数笔,但却勾勒出节日的繁荣景象,描写出大户人家过端午的隆重。

《红楼梦》中的端午习俗大致可分为三方面:

一是祛病防疫辟邪的风俗

原文:

“这日正是端阳佳节,蒲艾簪门,虎符系臂。”

▲端午驱毒、插艾草、带香囊

“蒲艾簪门,虎符系臂”,这八个字说得很简单,但其中涵盖的内容却很丰富。这里面的“蒲”就是蒲草,外形呈剑状,端午期间挂在门上起镇宅、辟邪作用。“艾”就是中医用的艾草。簪门,就是插在门上。将蒲艾插在门上,蕴含着驱邪避秽的意思。虎符,是古代调兵遣将的信物,此处是指画有虎图案的布。端午节这天,人们把虎符戴在孩子们的手臂上,用来避邪护身。

原文:

外面小螺和香菱、芳官、蕊官、藕官、豆官等四五个人,满园玩了一回,大家采了些花草来兜着,坐在花草堆里斗草。这一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一个说:“我有罗汉松。”那一个又说:“我有君子竹。”这一个又说:“我有美人蕉。”

斗草又称斗百草,是中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游戏,属于端午民俗。梁代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荆楚人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虽说是文雅儿戏,究其源也跟神农尝百草防病有关。

二是吃传统美食粽子

原文:

晴雯在旁哭着,方欲说话,只见林黛玉进来,便出去了。林黛玉笑道:“大节下怎么好好的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宝玉和袭人嗤的一笑。

这里点出了贾府这样大户人家在端午节也是吃粽子的。聪明的黛玉,借用粽子提醒大家,虽然心情不好,但毕竟是节日,还是应该好好过节。

三是送节礼与人情往来

▲端午之前置办节礼

原文:

贾芸对王熙凤说道:“往年间我还见婶子大包的银子买这些东西呢,别说今年贵妃宫中,就是这个端阳节下,不用说这些香料自然是比往常加上十倍去的。因此想来想去,只孝顺婶子一个人才合适,方不算糟蹋这东西。”一边说,一边将一个锦匣举起来。

在第二十四回王熙凤寻思在端午节采买香料,恰贾芸在思量要送什么礼给王熙凤,于是去买了麝香、冰片等香料回来送给她。王熙凤不费事就得了香料,就给了贾芸种植花木的肥差。

原文:

袭人道:“昨儿贵妃打发夏太监出来送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叫在清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唱戏献供,叫珍大爷领着众位爷们跪香拜佛呢。还有端午儿的节礼也赏了。”说着,命小丫头来,将昨日的所赐之物取出来,却是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宝玉见了,喜不自胜,问:“别人的也都是这个吗?”

元春给贾府众人赏赐端午节礼物,宝玉和宝钗的礼物一样,而黛玉和三春的礼物一样,这让一心只有林妹妹的宝玉大为不悦。

▲贾元春赏端午节礼

原文:

“午间,王夫人治了酒席,请薛家母女等赏午。”

在端午这天,已出嫁的妇女是需要躲回娘家的。薛姨妈是王夫人的妹妹,她无处可去,所以作为娘家人的王夫人把薛姨妈接到自己府中过节。“赏午”是在端午节的中午饮雄*酒,吃桑葚、粽子,欣赏石榴花等。

在二十九回,贾府还照元春吩咐去清虚观打醮三天祈福。怎么样,大户人家过端午,十分讲究吧?

《西游记》

作为四个男人“长途旅行”的名著,《西游记》中的端午自然是走到哪个国家就在哪个国家过了。不过书中并未描写唐僧师徒过端午的情景,而是通过他人的口述了解到端午的风俗。

在第69回中,唐僧师徒一行人来到毗邻西天的朱紫国,恰巧赶上国王病重,师徒四人为国王诊治:

原文:

国王道:“三年前,正值端阳之节,朕与嫔后都在御花园海榴亭下解粽插艾,饮菖蒲雄*酒,看斗龙舟。……寡人为此着了惊恐,把那粽子凝滞在内,况又昼夜忧思不息,所以成此苦疾三年。今得神僧灵丹服后,行了数次,尽是那三年前积滞之物,所以这会体健身轻,精神如旧。……”

▲朱紫国国王

从国王的话中可以得知,朱紫国的端午风俗也是“解粽插艾,饮菖蒲雄*酒,看斗龙舟”,好不热闹。然而,这个国王显然是吃粽子吃得太猛了,受了惊吓便“把粽子凝滞在内”,落下了病根。

所以说,粽子虽好,也不可趁兴过食哦。

《水浒传》

《水浒传》是一部反映宋朝生活的百科全书,其中对节日的描述数不胜数,有元宵节、盂兰盆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场景。以下这首词描绘的就是宋代京城过端午节的情景。

原文:

盆栽绿艾,瓶插红榴。

水晶帘卷虾须,锦绣屏开孔雀。

菖蒲切玉,佳人笑捧紫霞杯;

角黍堆银,美女高擎青玉案。

食烹异品,果献时新。

葵扇风中,奏一派声清韵美;

荷衣香里,出百般舞态娇姿。

诗中提到的绿艾、红榴、菖蒲、角黍(粽子)、葵扇等植物和美食,营造出了浓烈的端午气氛。虽然这种美食歌舞享乐的节庆盛况,只属于富贵人家,但通过这首词,还是能看出宋朝的人们对端午节是极为重视的。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中没有直接描写端午节的章节,但第七十一回写到曹操率*再次出征汉中,路过蔡文姬家,见壁悬曹娥碑文图轴。画中的曹娥与端午节有一段渊源。

原文:

当日到庄前,因想起蔡邕之事,令*马先行,操引近侍百余骑,到庄门下马。时董祀出仕于外,止有蔡琰在家,琰闻操至,忙出迎接。操至堂,琰起居毕,侍立于侧。操偶见壁间悬一碑文图轴,起身观之。问于蔡琰,琰答曰:“此乃曹娥之碑也。昔和帝时,上虞有一巫者,名曹旰,能婆婆乐神;五月五日,醉舞舟中,堕江而死。其女年十四岁,绕江啼哭七昼夜,跳入波中;后五日,负父之尸浮于江面;里人葬之江边。上虞令度尚奏闻朝廷,表为孝女……”

▲曹娥图

曹娥的孝行感天动地,在民间广为流传,当时的文人墨客纷纷作词称颂曹娥的孝行。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江更名为曹娥江,而人们也就在曹娥投江寻父的五月初五这一天来祭奠她。

因此,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和伍子胥之外,自然也撇不开孝女曹娥。

本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