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白癜风治的好吗 http://m.39.net/pf/a_6698604.html古人云:“万事可忘,难忘者铭心一段;千般易淡,未淡者美酒三杯。”说的是人这一辈子有很多事情可以忘记,但内心求名逐利的这点愿望总是放不下。有了欲望就有了烦恼,别的东西都能看淡,但有欲望、有烦恼时如何能解脱,唯有美酒三杯。所以,酒与人的一生相伴相随,悲欢苦乐尽在其中。
酒出现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农业已经有了耕种,能将野生谷物培育成种植物。前提条件之二,是要确保粮食有一定的产量,有所剩余。可以说,在漫长的农耕文明中,酒属于奢侈品。
考古发现,大约在一万两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农耕文明的初始阶段,就有了酒的酝酿。当时华北地区主要种植物为粟和黍,长江流域以水稻为主,这些作物都能够用来酿酒。
那么酒又是谁发明的呢?传说之一,认为夏禹时期的仪狄是最早的酒的制造者。另一个流传更广的传说则认为,杜康才是酒的发明者。这个传说因为曹操《短歌行》中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而闻名遐迩。当然也有人说,酒本身就是天造地设的,并非某一个人的发明,而是经过劳动者长期发现和积累逐渐制造出来的。
酒的发现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纯的过程。酒的度数越来越高,酒中的含义也越来越丰富。早期的酒名为“醪”,其实是一种甜酒,制作过程很短,类似于现在的甜酒糟。后来经过反复提纯,尤其是发明了蒸馏法以后,酒变得更清亮了,酒精度数也就大大提高了。
蒸馏酒出现之前,酒的最高度数不超过二十度。唐诗里常有豪饮的描绘,李白在《襄阳歌》诗中写道:“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除了酒仙的豪情海量,也和当时酒的度数低有关。这种酒甜甜的,喝多了让人有一种微醺的酣畅。可是经过蒸馏之后的酒,度数就能达到五十度左右,接近于今天的白酒,酒量再大的人,无论如何也是喝不了三百杯的。
人生之酒
中国人的这一辈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酒在生命中出现的频率实在是太高了。
孩子出生,家里就会摆酒庆贺。从满月酒到抓周酒,酒开始相随人生。升学要办拜师宴,婚嫁要喝喜酒。江浙一带有这样的习惯,孩子出生时,如果生的是女儿,就酿一坛*酒,埋到地下,等她出嫁时取出来,叫做“女儿红”;如果是男孩,同样也会酿一坛*酒封存好,等他考学成功时开封,名日“状元红”。
人生轮回,始终有酒相伴相随。最有趣的是迎接新生命诞生时要喝酒,老人过世,入土为安时也要喝酒。在中国人的观念中,结婚生子是红喜,寿终正寝是白喜。
四季流转,中国人的重大节庆也离不开酒。
春节时喝酒,喝的是屠苏酒,祈祷来年平平安安,吉祥安康,少病少痛。这年酒也有讲究,所谓“少者得岁,故贺之;老者失岁,故罚之”。其他场合的酒是从长到幼按辈分喝,唯有屠苏酒则从小往老的顺序喝。一切形式都和祈福祈寿的美好愿望相关。
元宵节要喝酒,三月三上已节要喝酒,到了清明就更得喝酒。
清明又称“寒食”,这一天是不能动烟火的。人吃了凉食,需要发热出汗,避免积食,所以要喝酒。酒后乘兴登高,放声呼号,慎终追远,来缅怀故人。风清景明之时的美酒,被赋予了更深远的意味。
端午节时喝雄*酒。传说中白娘子就是因为喝了雄*酒才现出原形的。
再往后就到了中秋节,要喝桂花酒。朗月当空,一家人手捧桂花酒,聊着与月亮有关的故事传说。月亮上树影婆娑,吴刚在一斧斧地砍那棵永远不倒的桂树,那桂花在月宫里就成了佳酿,伴着童话洒落人间,还有一番醺然滋味。
九九重阳节登高远眺,民间讲究喝菊花酒。岁岁重阳,*花遍地,把酒临风,在丰美季节祈祝生命安康。
人生往来,在逆旅之间,离不开的就是这忧乐一壶酒。酒里头有多少心事,有多少传奇,有多少欢喜,有多少悲伤,毎个人都自有感悟。
可以说,酒是世上最好的东西,因为它让人诗思烂漫,让人意气飞扬,让人酣畅淋漓,笑傲千古。酒也是世上最坏的东西,那些烂醉如泥的酒*,那些无法自持的醉汉,也往往酒后乱性,酒后失言。懂历史的人知道有一种被称作“鸩酒”的酒,混合剧毒,常用于*治权谋之中。宫廷争斗中常有以鸩酒赐死,可见这酒也并非都是善物。
所以,杯中之物,清浊在人心。
END
图书来自《于丹,趣品人生》于丹
图片来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