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大唐开国,迄今正好周年。在唐朝,端午节是个盛大的节日,它在那个年代已经没了原本的特定意义,而更多的是欢乐的聚会。上到皇帝,下到平民,在这一天都会共庆端午。唐太宗、唐玄宗的端午是怎样度过的?除了吃粽子、系百索,大唐的端午和现在又有何不同?
本期“史说”邀请到隋唐史专家、洛阳市隋唐史学会会长王恺先生,请他来为我们讲述大唐帝国的端午盛宴。
惴惴不安的年份
公元年五月初五,端午。李世民在这一天宴请群臣。太子李治陪侍在侧。而就在一个月前,李世民还在犹豫要不要换掉太子。
自贞观十二年(),至贞观十七年(),大唐朝堂上的重大主题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太子人选。其时,李承乾已是太子,但李泰颇有野心,双方早早拉开了对决的架势。
李承乾颇具野心,又刚愎自用。他曾派刺客暗杀屡屡劝诫他的老师张玄素,并公开声称有朝一日做了天子,就要为所欲为,谁若来劝,先杀他人;而他的亲兄弟李泰也暗中贿买朝中大臣,欲取太子之位而代之。
在这种竞争的情势下,年,李承乾谋反篡位。四月,事情败露,被废为庶人,远迁黔州。几乎与此同时,李世民昭告天下,立一直默默无闻的晋王李治为太子。
这大出所有人的意料。
李世民认为,若立李泰为太子,以李泰的做事风格,李承乾和李治都很难保全性命。故此,他决定将李泰贬出长安。李世民经过玄武门之变,知道其中利害。
早年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兄弟三人互相残杀;如今快20年过去了,他的儿子又互相残杀。这两个儿子还是他和长孙皇后的亲生子。一次,他很伤感地对几位大臣说,家门遭此变故,最亲近的人竟做出这样的事,我“心诚无聊赖”!说完就倒在了床上。长孙无忌等人争相向前扶抱,李世民又抽刀自杀,褚遂良奋力将刀夺下……
李世民虽然立李治为太子,但他对李治并不满意,他认为李治太过软弱。可不立李治又立谁呢?李恪?他比李治又能强多少呢?再说,李治是长孙皇后所生,而李恪却是前朝杨广女儿杨妃所生。作为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肯定不会同意。
十一月,李世民流露出更换太子的想法。果然,长孙无忌执意不从。
这是家事,更是国事。李世民犹豫不决。犹犹豫豫中,时光已到了年的初夏。他终于下定决心,不再更换太子。
飞白书赠臣下
隋唐时,端午节早已没有原本的特定意义了。“恶日”里也到处充满节日的欢乐。太子之事已定,端午节,就该是开怀畅饮的时刻。
“娱宾歌湛露,广乐奏钧天”。李世民照例在宴会上召见各等级官员时,赏下诸多物件。从史籍上看,这些赏物不外乎:腰带(文臣赐黑玳瑁腰带、武官赐黑银腰带);百索缕、九子粽;菖蒲、艾叶、雄*、钟乳等等。和别的皇帝不同的是,有时李世民还会赏下团扇,上面是他亲自写的“飞白体”大字。
李世民特别热衷“飞白书”。《书史会要》说:“太宗善飞白,笔力遒劲,尤为一时之绝”。这种书法是汉朝文学家蔡邕发明的。
大臣们都想得到他的墨宝。一次李世民在玄武门宴请官员。他即席书写,群臣争相抢夺。以直谏著称的大臣刘洎为夺得一幅墨宝,竟跳上了李世民的御座。而没有得到的人,自然愤愤不平,称刘洎按律当斩。李世民笑笑也就罢了。在这种场合,这正是促进他和臣下情感的一种方式。
在年端午节的这一天,李世民趁着高兴,也写下“鸾”“凤”“螭”“龙”等字,赏赐大臣。公孙无忌得到一幅。太宗说:“朕今各赐君飞白扇二枚,庶动清风,以增美德。”“清风”是古来仁义之风。
这样闲暇的时光终归是短暂的。两个月后,李世民钦定东征高丽,次年正式出征。关于这次东征,固然有其他不可不为的理由,但其中也有一个原因:既然立定软弱的李治为太子,又怎么能为他留下一个国家隐患呢?
唐玄宗的端午盛宴留在诗里
年的端午盛宴,之所以能留存史籍之中,实因李世民的“飞白”大字的故事;另一场端午盛宴,则留存在两首诗里。
张说,燕国公,玄宗朝宰相,和许国公苏颋合称“燕许大手笔”,是当时的文坛盟主。
翻开张说的诗集,其中有一首应制诗,题为《(奉和)端午三殿侍宴应制探得鱼字》。这首诗作于年。这一年,唐玄宗李隆基在麟德殿宴请诸位大臣。在宴席上,他们玩起了一种文人间的诗歌游戏:在纸片上各写一个韵脚字放进罐子,众人抓阄,抓到什么韵脚,就照什么韵脚作诗。张说那一年抓了“鱼”字。他写道:
小暑夏弦应,微音商管初。
愿齐长命缕,来续大恩余。
三殿褰珠箔,群官上玉除。
助阳尝麦彘,顺节进龟鱼。
甘露垂天酒,芝花捧御书。
合丹同蝘蜓,灰骨共蟾蜍。
今日伤蛇意,衔珠遂阙如。
在这首诗后面,还附有唐玄宗御制《端午三殿宴群臣并序》。他在序中写道,“时雨近霁,西郊藿靡……召儒雅,宴高明,广殿肃而清阴生,列树深而长风至”。看得出,这一天是舒爽的凉天。在长长的序后,唐玄宗留下了一首诗,他抓阄抓到一个“神”字:
五日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命续人。
五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遵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
那一场盛宴,如今仅存这两首诗。不过,从这两首诗中,还是可以看出当时的热闹、君臣都吃的什么。
粽子。李隆基的诗里有一句“九子粽争新”。“九子粽”,即九个大小不同的粽子,用丝线串在一起。
面猪,乌龟和鱼。张说的诗里有一句:“助阳尝麦彘,顺节进龟鱼”。麦彘,即面做的小猪。端午吃“麦彘”起源甚早,后世也作为帝王祭祀宗庙的节令祭品。
丹丸。“合丹同蝘蜓,灰骨共蟾蜍”,翻译过来,就是:没想到我这把老骨头(灰骨)还能吃到皇帝赐给的仙药(蟾蜍,名贵药材,代指仙药)。这种药是由蝘蜓(守宫)合制而成的。自李世民起,大唐历代皇帝几乎都服用丹丸,以求延年益寿。唐玄宗也不例外。在这次端午节上,他甚至赏赐张说“仙药”,君臣一同服用。
除了分韵赋诗之外,唐玄宗的端午盛宴,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小游戏:射粉团。隋唐史专家王恺先生解释,这个游戏是把粉团或切成小块的“角黍”(粽子),放于金盘之中,用小牛角做成弓,用特造的小箭射取,射中的才可以吃。粉团也好,粽子也好,表面油滑,射中不易。不过,中与不中都没什么紧要,君臣同乐倒是真的。
在早年,众臣子也只是京官,才有机会与玄宗共享端午盛宴。而到了天宝年间,又加进一个小官:来自扬州的进镜官。
唐朝的制镜工匠在长江扬州段的船上铸造铜镜,专门进贡给皇帝,称为“天子镜”。《太平广记·李守泰》条引《异闻录》中的一则故事说:“天宝三载(年,也即李白供奉翰林院第三年)五月,扬州进水心镜一面,纵横九寸,青莹耀日。背有盘龙,长三尺四寸五分,势如生动。玄宗览而异之。”接着又说这面铜镜是镜匠吕晖等在龙神的帮助与启示下铸造而成的。此后,扬州每年端午都要进贡镜子,直到大历十四年(),因为太过难造又易坏,皇帝便不让扬州再进贡了。
午日江心镜
张说的尴尬处境
回到张说的这首诗,它不单单写了吃的,也隐晦地写了他这两年来的遭遇。其中“愿齐长命缕,来续大恩余”和“今日伤蛇意,衔珠遂阙如”这两句也体现了彼时他的尴尬处境。
张说是在武则天的时代步入官场的,几度担任宰相之职。
年二月,张说把作为宰相的中书令张嘉贞排挤出朝,自己担任了宰相。张说任兵部侍郎时,张嘉贞不过是他属下的兵部员外郎。现在张嘉贞却做了中书令,官位在他之上。张说很是妒嫉。正好张嘉贞之弟张嘉祐被人揭发出贪污之事,他趁机将张嘉贞牵扯进去,将其贬出京城。于是,张说取而代之,成为了宰相。这里要所得是,此前,张说也曾排挤姚崇入相,未遂。
张说担任中书令一职直到开元十四年()。年二月,张说罢相。
罢相的起因是,他在玄宗封禅泰山时,任用自己的女婿郑镒为礼官随同登山。按例,礼官是五品,无论何人作礼官,都可直接升任五品。张说的女婿是九品官。九品和五品的穿戴,颜色是不一样的,这很直观。玄宗在泰山接见官僚时发现,郑镒突然穿上了五品的行头。他就问郑镒,最近是有过人的成绩吗,突然飞升如此之快?一个优人答道:此泰山之力也。一语双关。官员都笑了。
玄宗知道张说也有任人唯亲、营私舞弊的这一面。在一场权力斗争中,玄宗趁势将张说拿下了。但玄宗还是很关照张说,继续任用他做其他文职工作。此次聚会,唐玄宗将张说邀请了来,君臣唱和。
“愿齐长命缕,来续大恩余”,“长命缕(百索缕)”是端午节要用到的五色丝绳。张说借题发挥,感念李隆基对他施予大恩。
“今日伤蛇意,衔珠遂阙如”,这里有个典故:隋侯蛇珠。隋侯曾救了一条受伤的蛇,后来蛇衔珠来报。张说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自己像受伤的蛇,唐玄宗的救命大恩,他尚未能衔珠以报。
虽然罢相之事已经过去两年了。但张说却还是不得不在百官群宴上提及此事,并再三叩谢皇恩。这也等同于再次检讨自己此前的作为了。
两年后,张说去世。“燕许大手笔”都不在人世了(许国公苏颋于年端午之前去世)。这昭示着一个文学时代的结束;但同时,也预告一个更为辉煌的时代——诗歌盛唐的到来。
来源扬子晚报记者臧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