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重点冻疮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82594.html农历五月初五,
是我国民间古老的
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一词最早见于晋代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仲夏端午,端,始也,谓五月初五也。”
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为寅,二月为卯,三月为辰,四月为巳,五月为午,余下类推,所以称五月为午月,古文“五”与“午”义通,端午又称“端五”。又因两五相重,故称“重五”或“重午”。古人将午时当作阳辰,因此时阳气始盛,故又称“端阳”。
端午得名
今天是端午节
每个传统节日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典故和习俗
端午节也不例外
随着时代的更迭
很多传统的习俗已经渐渐被忘记
在这个端午节就来和小八一起
回顾回顾那些传统习俗吧
01
吃/粽/子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当然最新的称呼叫做“粽子节”。可见端午吃粽子已经深入人心。
南北方饮食文化一个显著的差异就是“南甜北咸”,但是南北方的粽子却突破了这个樊篱,南方吃咸粽、北方吃甜粽。南方粽子形状多姿——三角形、火炬形、锥形,同时南方粽子馅料丰富,如鲜肉、火腿、腊肉、蛋*等,咸味是南方粽子主打,早上来个鲜肉蛋*粽,吃两个还是会意犹未尽。北方人也爱吃粽子,但却偏爱甜粽,粽子蘸白糖,甜甜糯糯,十分可口。
如果你端午节徜徉在西安的街头,推荐你尝一尝特色的蜂蜜凉粽子,这也是关中和陕南一带特有的流行夏令食品。它形似菱角,白莹如玉,清凉解暑。吃时用丝线或竹刀割成小片,放在碟子里,淋上蜂蜜或玫瑰、桂花糖浆。吃起来筋软凉甜,芳香可口,沁人肺腑,别有风味。蜂蜜凉粽子,历史悠久,史籍中多有记述。远在盛唐时期,长安蜂蜜凉粽子已是上至宫廷下至民间的著名食品了。
02
端/午/香/包
在陕西,端午节前,各家各户心灵手巧的妇女都要用彩色花布和绸布缝制各式各样的荷包,里面装上香草和中药材,如雄*、苍术、香藿、丁香、白芷等,在节日当天给孩子们佩戴香包,这种香包就叫“祛灾包”。荷包制作工艺十分精美,又装有药材和香料,带上它具有防病避邪的功用。
香包的大小,形状没有规定,小则直径只有半厘米,陕西关中人称之为杏核,一般串在彩缕上。
端午节佩戴荷包的习俗由来已久,相传古代,人们相信只要身上带上金属和有香气的物件,就能避过妖魔*怪之害。这种做法,俗称“压午”,就渐渐地发展为今天的香袋。这个故事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传统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戴香包颇有讲究。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竽、斗鸡赶免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讲究,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一二枚别致的香包,赶有节前送给自己的心上人。今年的端午节,可以试着用这种古早的方式给你的心上人,绣制一枚精巧的荷包,表达你的爱意,也很浪漫。
03
臊/子/面
陕西人在端午节这一天,每人都要来一碗臊子面。臊子面是陕西的风味小吃,品种多达几十种,其中岐山臊子面最负盛名。臊子面:面条细长,厚薄均匀,臊子鲜香,面汤油光红润。岐山臊子面乡土气息特浓,同时还具有薄、筋、光、汪、酸、辣、香等特色,入口柔韧滑爽。
臊子面是在唐代"长寿面"的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的。刘禹锡有诗说:"余为座上客,举箸食汤饼。"面条一类的食品,在唐代称作"汤饼",诗中提及的汤饼",就是"长命面"。它是唐朝时款待客人的佳点。相传,苏东坡在陕西为官时,特别喜食这种面条。臊子面在陕西地区身价颇高。端午节取“长寿面”的寓意,希望家人幸福平安,常常顺顺没人都要来上一碗。有客登门的话也要用它来款待客人。
作为90后新老陕,也有身边年轻的朋友解释端午吃臊子面是因为吃完粽子觉得腻,来碗面~解腻又顶饱!端午这几天吃粽子的同时也别忘了我们的传统美味呀~
04
五/毒/肚/兜
农历五月五日为端午节又称“五月单五”,中国各地区、各民族的解释不尽一致。广为流传的要属“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说”。陕西的端午节继承了我国传统的过节习俗,古风盎然,颇有情趣,其中最有特色的是五毒肚兜。五毒兜肚主要流行于中国的西北地区,而陕西最盛,一般是指蛇、蝎、蜘蛛、壁虎、癞蛤蟆等。
可能您会很奇怪,为什么要把有毒的动物图像戴在孩子身上?原来,这几种动物都是带毒的,咬人之后能使人中毒。特别是小孩更容易受到这些动物的侵害。而五月又是这些动物活跃的时期,所以在端午节时,民间用传统的方法镇压五毒。绣制带有五毒图案的兜肚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这些都是民俗事象,表示人们的一种美好的愿望。节日之前,小孩子,特别是不满一周岁的小孩子,人人都能得到祖母和外祖母送来的“五毒肚兜”。肚兜所用的布,一般均是大红色,五毒图样一般用白色、黑色或绿色,用其它彩线搭配缝制而成,非常精美,可以说是一件漂亮的艺术品。有些做成短裤形状,孩子整个夏天轮换着穿,一直穿到秋凉。有些小孩可以穿两三个夏天。小孩长大了不能穿了,母亲还会把它像宝贝一样收藏起来。有的还会转赠会别人,接受的人也会很开心收下这份福气。
05
咸/鸭/蛋
端午节老陕人有吃咸鸭蛋的习惯,而鸭蛋是传统端午食物“五*”中的一种。新鲜煮好的咸鸭蛋,蛋白如凝脂,细嫩而清爽,蛋*又沙又油,不是太咸,非常可口。
俗话说“要吃咸蛋粽,才把寒意送”。因为端午节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来临,动植物生命活动进入旺盛阶段,再加上气候潮湿,病虫细菌活跃,容易引发众多疾病。古时,五月被视为“恶月”,而蛋形如心,吃了蛋就能使心气精神不受亏损。植物生命活动进入旺盛阶段,再加上气候潮湿,病虫细菌活跃,容易引发众多疾病。端午节吃咸鸭蛋,可以祛毒,利于保持身体健康。
过去,端午节吃的蛋一般为咸鸭蛋,之所以吃咸鸭蛋,也有一番说法。咸鸭蛋咸而微寒,能滋阴、清肺,可治夏季膈热、咳嗽、喉痛、等病症。直至现代,人们为丰富口味,才开始煮起了鲜蛋和茶叶蛋。每逢端午节这天,一般家中的老人起得特别早,用*金山、金银花藤、花麦肾、艾草等10多味挥发性中草药混合而成的“草头汤”,来煮鲜蛋和咸鸭蛋,供家人当早餐食用。今天你吃咸鸭蛋了吗?
06
雄/*/酒
端午节雄*酒的传说我们在电影、电视剧里都无数次的看到过,在这一天,白娘子喝下雄*酒现出原形,原来是一条千年蛇精,从此民间认定蛇、蝎、蜈蚣等毒虫惧怕雄*酒,这也成为饮雄*酒风俗的一个由来。
不过最广为人传颂的说法是:喝雄*酒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战国时代,诗人屈原被流放,听到王死城破的噩耗,万念俱灰之下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得知屈原投江自尽,都纷纷前来寻找打捞屈原的尸体。人们拿出家中的粽子投入江中,好让鱼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尸身。其中有郎中就把雄*酒也倒入江中,以药昏水中的蛟龙,使屈原的尸身不致遭伤害。于是从此人们就用雄*酒在小孩子们的额头上写上一个“王”字,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致来伤害孩子,大人们则喝雄*酒,既是保护自己,也以此纪念诗人屈原。
不过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喝雄*酒对人体是有害的,即便不喝,只是把雄*酒涂在孩子的头上、身上,也不可取。由于雄*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有毒的二硫化砷,加热后经化学发应变成三氧化二砷,也就是俗称的砒霜。如果为了应端午节令,一定要用雄*酒,可将其喷一点在墙角,驱驱夏日里的毒虫。
Dragon
Boat
Festival
关于端午节来历的几种说法,荆湘一带说是纪念屈原,山西一带说是纪念介子推,吴楚之地说是纪念伍子胥,越地说是纪念曹娥,道教弟子说是祭“地蜡”的风俗,这些说法各本其源,但都有地域的局限性。
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人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当然,今天也是端午节假期的最后一天,经历了小长假的各位小伙伴当中,有不少应该还行驶在外出旅行归家的路上。
小八也想提醒各位乘坐火车飞机的小伙伴们,由于假期返程出行人多且高度集中,大家记得提早计划、提早取票,留足时间进站乘车,以防意外耽误您的出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