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有天要命的ldquo鸟rdquo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的有效方法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2月14日,国家卫计委公布的一组数据:

1月份全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数为,死亡数为79

与年12月份数据相比,

年1月的H7N9疫情明显上升。

这不禁让我想到年

从SARS到H7N9中医药大显身手

桑叶、金银花、*芩……

国家卫计委发布的——

《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年第二版)》中,

提及了两个中医药防治的方子:

银翘散合白虎汤,宣白承气汤和参萸汤。

中医汤药服用须在医生指导下辩证,

说到防治建议:在年

《浙江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医药防治建议方案》

中特别提到了预防流感及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中药香囊。

藿香、艾叶、肉桂、山柰、苍术等各等量。

功效:芳香辟秽解毒。

-制法-

将处方中各味药洁净处理,

去除杂质,

烘箱60度下干燥后,

在洁净区内将药材混合粉碎至目以上,

有条件者粉碎至0目(采用微粉粉碎法),

将粉碎的药粉包装成3.5-5克/袋,

再制成香囊袋剂。

用法:每人1个(3.5-5克/个),

挂前胸佩戴,

并每天置于鼻前闻香2次,

每次3分钟,

晚上睡觉时放置枕边。

每周更换一次。

那么关于香囊,

自古的来历是什么呢?

香囊的香料又有什么讲究呢?

-香囊佩服·古代的治病方法-

香囊,

古时又名容臭、香缨、佩帏、香袋、花囊,也叫荷包。

古人佩戴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

女子用五线制成的饰物戴在头上,

到了南北朝时期,就发展为香袋,

到了唐代,出现了装有香料的香球。

我们现在把"喝药"说成是"服药"。

明明是拿嘴喝,

为什么要跟衣服的"服"联系在一起呢?

其实,

这是因为早期古时候治病并不是把药汤直接灌倒嘴里,

而是闻药的气味。

把中药做成香囊,挂在内衣里面,

这样低头就可以闻到气味,

这是最常见的“服气治病”方法。

我们经常说你服气不服气?

其实以前指的就是服药气。

所以,"佩服"这两个字其实是古代一种治病的方法。

织绣香囊在香囊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

明清织绣香囊使用更多且多精美者,

佩戴香囊更成为皇宫的防病措施之一,

乾隆皇帝曾发过

“每年五月初一起挂五毒荷包”的谕旨。

-香囊为幼儿患流感保驾护航-

以前端午节前后,

小孩都有佩戴香囊的习俗,

卖香囊药的人大都是一些江湖郎中人物,

清晨街头,地上铺一块布,摆一个摊,

摊上摆上几个瓶瓶罐罐,一边卖一边喊,

“包香包雄*,给小孩缝脖香”,

包香包雄*指香囊材料,

有以香料为主或雄*为主两类,

缝脖香就是缝制细长圆形囊——香桩子,

带在小孩脖子周围,

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防止蚊虫叮咬;

二是防止蛇类叮咬;

三是避秽化浊,防止夏季秽浊之气从口鼻而入;

四是脖子容易出汗,可以用来吸汗。

香囊内的都是具有芳香气味的中药

用起来也是有讲究的。

初春气温犹如坐“过山车“

做个“早春散”挂在脖子上,

香袋里的药物正好处在天突穴的位置,

药味散发出来后不但留香,

还可以祛散口鼻周围的不良空气,

防止空气中的病菌通过呼吸系统侵入,

可以有效预防感冒和上呼吸道疾病。

-早春散-

苍术10克,甘松10克,菖蒲10克,

桂皮5克,高良姜15克,雄*5克,

冰片0.5克,樟脑1克,

碾成粉末装入香袋即可。

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

甘松——理气止痛,开郁醒脾

菖蒲——辟秽开窍,宣气逐痰

桂皮——祛寒活血舒筋、通脉止痛

高良姜——温胃散寒,消食止痛

雄*——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

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樟脑——通窍辟秽,温中止痛,利湿杀虫

这个香袋会透出一股香味,

有点甜,带点微苦,比较清新。

年一开春,H7N9就来势汹汹。

顾护正气培补固元

永远是对抗各种疾病的王道呀!

最后送上米医生??的拥抱

。。。

-精选阅读-

丁酉年跟着米博走近《周易与中医》

姜不仅能祛风寒,99%的人都不知道姜还有些这好处!·春夏养阳

春天里为啥容易感冒、过敏、抽动?|风为六淫之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