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传统的端午节,端午,即端五,这是古人有“值五日午”之俗的缘故。晋代周处《风土记》释:“仲夏端五,端,始也。”端午是五月第一个五日,故又称“重午”或“重五”,至于“端阳”则取其阳气始盛之意。这天有吃粽子、赛龙舟、采艾蒿和菖蒲等习俗。关于吃粽子、赛龙舟习俗的起源,不少学者作过专门研究,发表了许多精辟见解,而对采艾蒿和菖蒲习俗的起源,至今尚未无人作专门探讨。采药材
农历五月,雨水下透,百草蔓生,大多中药根深叶茂,进入成药期,这是采药最佳季节。艾草和菖蒲此时枝叶茂盛,正进入开花期,正是采集入药的好时期。采艾、菖蒲的活动开展得最积极则是自然的了。
洗药浴
在民间,小孩出生后三天,要用陈艾蒿熬水给他(她)洗澡,叫作“洗三”。据说这样做后小孩以后就不会长疤生疮,可消灾除病、身体强壮。在东北农村,人们常常把采来的艾拧成“火绳”,晒干后,于伏天在屋内点燃,既有清香解热之能,又有驱蚊避蝇之效。相传为隋朝杜公瞻所作的《荆梦岁时记·按语》中有:“宗测字文度,尝以五月五日鸡未鸣时采艾,见似人处,揽而取之,用灸有验。《师旷占》日`岁多病则艾先生’。我国著名的“针灸疗法”中的灸法,就是指艾灸法,采用陈艾叶捣成细绒后做成艾柱或艾条,在选定的穴位的表面上熏灼,借艾火的热力透入肌肤,以起温经散寒,调和气血等作用,而达到治病保健的目的《素问·异法宜论》:“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病”。
艾草
艾草,俗称艾蒿,家艾,散发出一种清黍的气味,是一味中药。南朝陶宏景《名医别录》载:“艾,主灸百病”,叶入药,性温味苦,有和背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艾叶油有明显的平喘、镇咳、祛痰及消炎作用,叶加工如绒,称“艾绒”,为炙法治病的燃料。另外“大艾”复制成艾片,中医学上用于芳香开窍药;也可用作杀菌、防腐等。
菖蒲
葛菊,生于水边,又名“剑水草”、“白首”俗称蒲草。《本草纲目》说,蓖蒲,乃蒲类之昌盛者,故曰:菖蒲,有香气,是提取芳香油的原料。它也是味中药,具有开窍、行气止痛、祛风湿的功能,也可作芳香健胃剂。用菖蒲浸制的药酒,传说饮后可避疽气,延年益寿。《荆梦岁时记》:“端午以菖蒲一寸九节者,泛酒以琏瘟气。”。宋代欧阳修在《端午帖子词》中写道:“共存菖蒲酒,君王寿万春。”在民间常将菖蒲叶与艾叶结成束,或烧其花序,以熏蚊虫。
雄*
每到农历五月天气渐热,五毒(即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也开始活跃起来,于是民间就产生了各种驱五毒的活动,“雄*酒”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重头戏”。
端午节正午,人们将买来的雄*粉末掺在酒里调成雄*酒,再用菖蒲、艾草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和床下等,具有较强的杀虫作用。或将酒涂于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
另外,有的地区还用雄*粉末掺在刚汲来的井水,大人小孩用雄*水洗脸洗身,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治皮肤病作用。雄*是一种矿物药,俗称“鸡冠石”,主要成分是二硫化二砷,并含肠经,具有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等功效,临床用于痈肿疔疮、蛇虫咬伤、虫积腹痛、惊痫、疟疾等疾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