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权威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原文来源:故宫文化,故宫微店,原文发布于年6月6日原文标题:恶日端午,看紫禁城里如何驱邪避疫
仲夏登高,顺阳在上。诸位,端午安康。
端午,虽与春节、中秋并列为三大节,却并不是一个吉庆祥和的节日。
早在先秦时代,古人便认为五月阴气、阳气斗争激烈,生物半死半生,疾病多发,为“恶月”,端午日则为“恶日”。因此,端午的习俗多是驱邪避疫的,如赛龙舟、画虎字、饮雄黄酒、悬艾蒿和菖蒲等。
清徐扬的《端阳故事册·端午八事》中,就生动地描绘了各种驱邪避疫的端午民俗。
▲徐扬《端阳故事册·端午八事》
那么,恶日端午,紫禁城里有何驱邪避疫的特别习俗呢?
明代:射柳祈福
明宫中的端午习俗与民间相去不远。
五月初一,紫禁城就装扮起来了:门旁要安设菖蒲、艾盆;门上悬挂吊屏,上画天师或仙子以及仙女执剑“降五毒”等故事。宫眷、内臣们也要穿上佩有“五毒”、艾、“虎”的补子蟒衣。
初五日午时,大家要饮朱砂、雄黄、菖蒲酒,吃粽子、加蒜过水温淘面,还要赏石榴花,配艾叶,合诸药,画治病符。皇帝则去西苑看斗龙舟,或者去万岁山前插柳,看御马监勇士跑马走解……
其中,最特别的习俗当属“射柳”了。
“射柳”习俗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匈奴、鲜卑等北方游牧民族的祭祀活动,到金代时,已经成为端午节的一项常规习俗了。端午射柳,有祈福消灾,祈求神灵的护佑的寓意。
《金史·礼志》对射柳的规则有详尽的记载:“凡重五日,拜天礼毕,插柳球场为两行。当射者以尊卑序,各以帕识其枝,去地约数寸,削其皮而白之。先以一人驰马前导,后驰马以无羽横镟箭射之,既断柳,又以手接而驰去者,为上。断而不能接去者,次之。或断其青处,及中而不能断,与不能中者,为负。每射必伐鼓以助其气。”
射柳在明代宫廷十分风靡,东苑、西苑(今北海中南海一带)均是皇家重要的射柳场地。此时的射柳比金元时更加精彩,规则也更加有趣:“宫人以鹁鸽贮葫芦中,悬之柳上,弯弓射之,矢中葫芦,鸽即飞出,以飞之高下为胜负。”
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均有端午观看射柳的记载,明宣宗朱瞻基更是亲自下场,技艺精湛,竟能“射连发皆中”。
清代:端午演剧
清代宫廷的端午习俗亦与民间类似,也是吃粽子、观竞渡等。喜欢吟诗作画的皇帝还会做一些时令诗文或画作,与臣子唱和、欣赏。
清初时,皇帝会和大臣乘舟游西苑,北桥登岸,在南台欢宴至暮,康熙就曾作《五日泛舟赐内大臣侍卫宴》诗一首。乾隆十八年,乾隆皇帝与母亲共度端午,也以《端午日奉皇太后观竞渡》为题,写七律一首:
宿雨初晴霁景鲜,承欢行庆答芳年。
惟欣爱日临任辇,讵拟熏风入舜絃。
……
清宫中最热闹的端午习俗当是演剧了。
演剧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至初五或初六结束,又以初一、初五两日为主。南府会仿江南习俗,在圆明园望瀛洲作斗龙舟表演,并在龙舟上承应各项玩艺。
端午承应的剧本有《奉勅除妖祛邪应节》、《灵符济世》、《正则成仙渔家言乐》、《采药降魔》、《蒲剑闲邪》、《阐道除邪》、《混元盒》、《马祖称觞》、《东湖饯饮》、《仙镜呈江》、《洞仙荐卉》、《熏风雅奏》等。
其中最重要的剧目是节令大戏,此时的五毒会化身为毒物妖怪的代表,作为反派人物与吕洞宾或张天师混战。《阐道除邪》和《混元盒》为连台大戏,几乎每年必演,且连演数日。此外,还有作为串场的杂耍、曲艺等演出,当真是气氛火爆,是热闹非凡。
天坛避毒,厌胜配饰
宫里的习俗虽然与民间大致相同,但效仿起来还是有些难度。对于极度缺乏仪式感的现代人来说更是如此。
不过,故宫文化还是为您甄选了两个可行性极强的方案,只要照方抓药,您的端午一定能过出古典气质!
天坛避毒
明末《帝京景物略》卷二记载:“五月五日之午前,群入天坛,曰避毒也。过午后,走马坛之墙下。”
万历十三年明神宗步行至天坛祈雨的场景
这个端午,您也可以效法明人,去逛逛天坛(或是明代普通人进不去的紫禁城),体会下明代端午的仪式感。
厌胜佩饰
端午佩厌胜佩饰之俗始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
唐宋时,皇帝也会将佩饰赐给大臣。如唐代宗兴元年端午,宫廷曾赐百索一轴。《宋史礼志十五》亦载:“前一日,以金缕延寿带、彩丝续命缕分赐百官。节日戴以入。”
明清时期,这一习俗更是风靡宫廷与民间。清《燕京岁时记》记载:“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续罗制成小虎及粽子、壶卢、樱桃、桑葚之类,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
故宫有美物,端午送安康
是不是在羡慕古人丰富的端午民俗和精致巧思的配饰好物!别着急,你的端午被我们承包了:
郎世宁·《午瑞图》无框镜芯
此画原图以端午节为主题,是清宫廷画家郎世宁作于雍正十年的作品。上绘有粽子、蒲草、石榴花等,是一副近似欧洲静物画的作品。
仿真书画提取原文物精扫,采用德国原装CRUSE高解析大平台扫描仪,逼真再现原作细节;运用高仿微喷技术印制,将原作尺寸等比例缩小;纳米微喷和定型定色技术,保证色彩持久;故宫专家亲自与原物对比校色,以专业水准,保证与原作神韵风貌最为接近。
仿真书画高度还原原作,制成简装版镜芯,可把玩、临习,亦可装饰家居,彰显非凡品味。
紫禁福结·五彩祥缕手绳
手绳以故宫的帝王黄为主色,采用八方结、拧和结等结法,搭配五彩丝线编织而成。且在传统五色绳编织的基础上,缠绕五圈帝王黄色四线,由两个金刚结收尾。
端午传说中,随水冲走的丝线会变成小龙,带走主人的忧愁与烦恼,可待端午后第一场雨,解开黄色丝线放入水中,寓意主动放下烦恼,轻松前行。亦可待黄色丝线自然解开,随缘脱落,寓意烦恼自清。
单独佩戴,美观大方;自由搭配,简约时尚。五彩祥缕,寓意端午安康,自用送人皆宜。
紫禁端午·小方巾
设计灵感来源于故宫藏画珐琅折枝花果纹椭圆盒。设计师选盒上的端午“五毒”、花果和几何图案进行设计,还将郎世宁《午瑞图》中的蒲草叶和蜀葵花穿插其中。
丝巾共有墨黑、米色、淡粉、浅蓝四色。材质选用6A级原料制成的14姆米%桑蚕丝斜纹绸,触肤细腻。图案印制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环保染料,印花绚丽持久。手工卷边,颇具高级质感。
丝巾为67*67cm的偏大尺寸,可做发带、腕带、丝巾、包包配饰等,用途多样,风格自然,摩登复古。
紫禁游龙·收纳包
设计师结合端午元素,独具匠心地将外包设计为硅胶粽子包。它手感细腻、可捏可揉,不仅可做零钱包收纳包,更可解压舒心。
内包为便捷购物袋,灵感来源于元代《龙舟夺标图卷》。设计师将龙舟图案赋予清新色彩,再配合繁花、山河、白鹤,淋漓尽致地呈现了端午的节庆氛围。印染工艺,画面色彩清新活泼;服装面料,结实耐用,轻盈便携。
整套包包集文化、创意、趣味于一身,不仅谐趣可爱,更满足实际需求。
~端午“祈福”~
转发这个“明万历张天师斩五毒小盘”
一年到头,安康顺遂!
张天师为你斩五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