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传统节日应更好地承担文化传承功能人民资 [复制链接]

1#
北京最出名的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xbdf/


  □宋梅
  粽叶飘香,龙舟竞渡,雄黄酒浓,又是一年端午节。我市各地群众以多样特色民俗活动迎端午,进一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岁月流转,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在不断更迭变化,但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深厚文化价值却依然富含魅力、润泽心灵(详见6月7日《益阳日报》1版《在玩乐中体验传统节日乐趣》)。
  传统节日起源于农耕时代,是中华文化独有的密码,寄托着中华儿女特有的情感和家国情怀,具有时令性、纪念性、情感性和故事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扇窗户,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随着时代变迁,不少传统节日的习俗悄悄发生了改变,镶嵌上了“时代特色”,传统节日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随之而来还有的节假日商机。
  不少商家结合传统节日特点和地域特色,研发出了五花八门的“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特别是端午、中秋这样有典型食物“代言”的节日,更是商家宣传和营销的热点。对于年轻人、儿童等群体来说,他们知道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汤圆,但对于这些传统节日背后的故事、文化却是一知半解,甚至毫不知情,这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来讲,显然是不利的。传统节日传承不应只停留在“嘴”,而应长存于“心”,唤醒文化记忆,才能传承延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增强传统文化认同感,消除老少断层鸿沟。每个中国传统节日背后都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在文化娱乐活动不发达的年代,传统文化的传承主要是靠代际,老一辈讲述给小辈听,一代一代口口相传,将文化认同感融入血脉。而在物质丰富的今天,每逢传统节日,老少齐聚一堂,共话佳节背后故事的场景越来越少了,老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出现偏颇,年轻人在乎的是传统节日吃、喝、玩、乐的现实意义,而老人更在乎的是传统节日背后的那些“人”和“事”的历史意义。如何才能将两者
  

本文来源:益阳日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