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粽情蜜意端午节的由来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最好专科 http://pf.39.net/bdfyy/bdfzd/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

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

纪念屈原说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的强烈反对,屈原遭去职,流放,写下了《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

公元前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有位渔夫拿出饭团、鸡蛋等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人们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原。后来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了现在的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赛、吃粽子、喝雄黄酒的习俗。

纪念伍子胥说

伍子胥,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伍子胥奔向吴国,助吴伐楚。后被人陷害,自刎而死,吴王夫差将伍子胥尸体在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后来相传端午节是纪念伍子胥的。

纪念曹娥说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曹娥只有十四岁,找寻十七天后,在五月五日投入江中,五天之后抱着父亲的尸体走出江水。因此传为神话颂扬。

在浙江绍兴有曹娥墓,曹娥镇,曹娥江。

古越民族图腾祭

长江中下游,在新石器时代,有一个崇拜龙的图腾部族----史称百越族。

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

端午节的活动形式:

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悬艾叶菖蒲、采的草药煲水沐浴。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即“初五”。

说端为初的意思,因此五月初五被称为“端五节”。

根据干支历,按十二地支顺序推算,第五个月即“午月”,午月午日谓之“重午”,而午日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称为“端阳”。

有的地方在端午节这一天,把未满周岁的儿童,送到外婆家去躲藏,以避恶,故有“躲午节”之称。

地腊节

道教说五月初五名地腊,五帝攒会之日,为一年中的良辰吉日,适合祭祀祖先和诸神以获得福佑。

汉代时的北方端午风俗主要以避恶为主。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争频繁,人们饱尝战乱之苦,所以最重视的端午习俗莫过于“辟兵缯”了。风俗是臂上系绕五彩丝线。防避兵灾瘟疫。

隋唐时期,端午节演变为节日娱乐活动。

宋代以后,端午节还有拜天之礼、射柳之俗及击鞠(也就是现代的马球)的娱乐活动。

到了明代,把端午又称“女儿节”。《帝京景物略》云:“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妍饰小闺女,簪以榴花,曰‘女儿节’。”

清朝时期,端午龙舟竞渡已不限于端午一天。而是“四月八日揭篷打船,五日一日新船下水,五日十日十五日划船赌赛,十八日送标”。

民国以来,许多旧的所谓“迷信风俗”已被遗忘,但粽子是不可缺少的佳节食品。

年5月20日,端午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年12月7日国务院正式将端午节列为国家法定假日,规定农历端午当日放假1天。

年9月30日,“端午节”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各国端午节美食

韩国:艾草糕+樱桃茶+醍醐汤

日本:粽子/槲叶糕+菖蒲酒

新加坡:娘惹粽

越南:黄姜糯米饭+方形粽子

您吃粽子了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