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安康
端午情长粽香酒浓
“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
这一天,我们的餐桌上最少不了的是粽子和酒,按照风俗传说,端午节喝酒,可以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于是,在漫长的岁月里,端午节和酒深深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中国的节俗同样离不开酒,除夕屠苏酒,清明春酒,端午菖蒲酒,重阳菊酒等等。节日饮酒和用酒已经成为中国各民族通行的习俗,这些从节日中飘出的阵阵酒香,形成了极具中华特色的丰富多彩的节日酒俗。
端午节有很多习俗:用五色丝缕、艾草等驱邪辟邪,剪艾虎,吃粽子,在小孩额头写王字,赛龙舟,还要饮用菖蒲酒或雄黄酒。
饮酒辟邪驱疫
端午的起源:《礼记·月令》记载,五月“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被认为是阴与阳、生与死激烈争斗的月份,称五月为“恶月”,五日为“恶日”。于是在民间就有“五月到宫,至免不迁”和“五月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邪说。
“宋代的王镇恶因为出生于五月初五日而差点被送人,后来虽然被留下来,但也取名为“镇恶”,有辟邪之意。”“宋徽宗赵佶身为皇帝之尊,也非常避讳自己五月初五的生日,特地改成了十月初十,还将这一天取名为“天宁节”,希望上天能保佑其安宁。”
人们为了“避邪、去毒、祛瘟、止恶”,逢端午节时,就饮用菖蒲酒、雄黄酒,久而久之,便习以为常,成了习俗。当年大火的《新白娘子传奇》中就有端午时,许仙被法海哄骗,用一杯雄黄酒使得白娘子现出原形的情节。
饮酒健康养生
端午当然要喝酒,因为不仅避邪,还能养生。药王孙思邈就在他的《千金月令》里载“端午,以菖蒲或缕或屑,以泛酒”;李时珍也在《本草纲目》里提到“菖蒲酒治三十六风,一十二痹,通血脉,治骨瘘,久服耳聪目明。”
饮菖蒲酒(王弘力,《古代风俗百图》
这里面的菖蒲酒,与雄黄酒、蟾蜍酒并列为古人端午必喝三大酒。发展到现代,因雄黄酒微毒性,蟾蜍酒、菖蒲酒又因是药酒,其实对饮酒之人是有体质要求的,如果不合适喝了反而无益;再加上现代酿酒业发展进步,只要是品质上佳的白酒,或多或少都有健康养生的功效,因而这些酒人们渐渐少喝了。
饮酒助兴
古人端午饮酒不仅为驱邪,还有一些文人在端午前夕把杯畅饮,诗兴大发,乘兴挥毫写出酒联。如:榴花彩绚朱明节;蒲叶香浮绿醑樽。艾酒溢幽芳香传四海;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这些酒对联使得端午与中国酒文化紧密结合,成为地地道道的社会文化和大众文化。
端午与酱香酒
其实,端午与酒的情缘还远不止如此。我们都知道中国白酒酿制需要“曲”,曲乃酒之魂,如果曲不好那一定酿不出好酒。从古至今,很多名酒都将端午日作为制曲的最佳时分,茅台镇端午制曲风俗沿袭至今。“端午制曲,重阳下沙”,既合时序之伦,更兼造化之美。
在茅台镇对于酿酒的端午制曲可是一件很隆重的事情,因为制曲的好与差直接关系着来年出酒的好坏,所以对于我们酿酒的来说也是格外上心的一件事,并努力保证要百分百做好。
看到这里,不论从民俗、健康、社交来说,端午都应该喝一杯,那为什么不来一瓶顺应天地时节而酿制的81号酱香酒,与亲朋老友畅享呢?
贵州茅台集团81号兵站定制款
81号酱酒,经一年酿造周期(2次投粮、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五年贮存老熟,酒体更醇香,入口顺滑,酱香突出,风味层次丰富,饮后不上头、不口干,唇齿留香萦绕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