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所有的文献和考古方面的研究发现,中医在中华大地上至少传承了三千多年以上。而现在,日本却成为占有85%以上的中成药市场。
什么叫中医?在《汉书·艺文志》中出现了“中医”两个字:“以热益热,以寒增寒,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这其中的意思就是有一些病你其实没有必要着急忙慌的去看医生,不要一有个头疼脑热的小病就去看大夫,有些病是不许要治疗的。
中国有一句老话“持中守一而医百病”。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都是不谋而合的,都在讲求中庸之道。任何事情都不能走极端,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要获取制衡他的要点。一般医生是缺什么补什么,好一点的医生会考虑你的个人状态,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疾病,然后解除这个原因。所以有人说,西医是治标,中医是治本。两种医学各有优劣,但是不能绝对化。
在年所制定的《中医条例》,把我国的传统医学称为中医。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有些民族有自己的民族医学,比如蒙医、藏医,都有自己的理论和方法,但总的来说中国各民族医学都属于中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中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而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其实很多人都在好奇中医和西医之间的差别到底在哪?说白了西医就是在针对身体当中所患的疾病,而中医则是注重患者的本身。马伯英教授曾经作为西医专家,在后来却是改学了中医,并且在此后与英国著名科学史研究专家李约瑟合编《中国科学技术史》。马教授也认为,中医学是以自然和社会生态状况及个体自身的心理变化影响到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的规律,把这个作为研究对象,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能够指导临床诊断、治疗、预防的这样一门学科。所以,他认为中医的本质或者它的科学内涵是一种生态医学适应理论。他强调,中医在理论层面上说是一种学术文化,从技术层面上说是临床的实用技术文化,这两方面的结合或者说混合造就了中医。
中医当中也有很多内容混杂了一些属于民俗文化范畴的东西,比如端午节点雄黄画个“王”,是借用了中医雄黄可以解毒的作用,希望家人、孩子平安健康;比如门口放青蒿,这种植物对于部分细菌和病毒有抑制作用。这些都是中医渗透到生活以后,变成了一种民俗、一种文化。
文章为网络搜集,仅供临床思路参考,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