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刚过夏至,又到端午
《风土记》记载“端午仲夏,端者,初也。”
过了端午,才算是真正迎来盛夏
夏至后正式入伏
长江流域进入梅雨时节湿热加重
全国大部分地区也进入了闷热难当的酷暑
“端午临仲夏,时清日复长。”
四季皆是良辰
端午时节,虽是难耐的酷暑
大自然中依然有美好的风物可赏心悦目
栀子飘香,榴花照明,小荷初绽
无不引人入欢喜清凉之境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古人将农历五月称为“毒五月”
仲夏暑气慢慢上升
很容易使人烦闷躁动
过去的人们在端午来临之时
挂菖蒲、插艾草、喝雄黄酒、挂香囊
顺应天时,抵御湿毒、蚊虫、暑气
“保阳养阴,静以养夏。”
夏季养生,重在养阳护心调脾胃
不宜劳神伤体、剧烈运动
运动的津液流失必然损伤阳气
肺脾之阳首当其冲
夏日饮食宜清淡
多吃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
不宜肥甘厚味也不可贪凉食生冷之物
端午节,流传到今天,附丽的意义重重叠叠,如同紧致包裹的粽子,包含着南北东西的诸般滋味:糯米、豆沙、蜜枣、鲜肉、蛋黄……每种味道,都是噙在嘴边心头的香,是牵挂在记忆深处的期望。
一年一年,我们吃着不同的粽子,过着同一个端午。丝丝缕缕,联系着相通的文化血脉。郁郁绵绵,缭绕着连绵不绝的情感和沧桑。
端午,爱尚美丽愿人间灾祸消释,愿每个人快乐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