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段时间过端午节的时候,胖豆一起床,就欢天喜地的抱着我,“妈妈,端午节快乐!”
儿砸,端午祝节日安康,不祝人节日快乐的。
他迷惑的晃着他的大脑袋,为什么呢?
粽子节吃粽子,有的地方还划龙舟比赛,不快乐么?
我惊出一身冷汗,端午节是个欢乐的节日,你这调性不对啊。
你知道端午的由来么?
知道啊,为了纪念屈原投汨罗江!
看来胖豆对端午节的误解很深啊,我花了近一个小时给他扫盲、纠偏。
端午节不祝别人“节日快乐”,而说“端午安康”
五月初五是毒日,一个悲壮的时节,祭祀的日子,跟清明节一样,不适合互祝快乐。
因为,端午节的很多传说都与祭奠有关,屈原投江、伍子胥忌日、曹娥寻父尸……
屈原投江:
屈原本为楚国重臣,早年受楚怀王信任,后因长期遭贵族奸人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一带。
在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之后,屈原顿感国亡积怨,投江而死。五月五日是屈原的忌日。
伍子胥的忌日:
传说伍子胥助吴伐楚后,吴王阖閭逝世,王子夫差继位,伐越大胜,越王勾践请和,伍子胥主战,夫差不听,却听信奸臣谗言,赐伍子胥自杀,并于五月五日将尸体投入江中。
曹娥寻父尸:
东汉孝女曹娥,因父亲溺江而亡,年仅14岁的她,沿江嚎哭、找了17日仍不见曹父尸首、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后,两尸合抱而浮起的感动了乡里,乡人群而祭之。
端午节、粽子、龙舟都不是为了纪念屈原而产生的
屈原只是选择了在端午节投江,而端午节,早在上古时期就已存在。
先秦时期,在农历五月初五的这天,部落就会定期的组织一种龙图腾的祭祀活动,用于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风调雨顺,避灾祛祸。
秦朝大一统之后,五月初五的风俗渐渐统一,并基本固定下来成为时令纪念日。
但群众受神鬼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根据天干地支纪日法得出五月初五为“恶月恶日”,所以在该段时期,该时令的统一基调依然是驱邪、避恶、祛疫。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时令节日向人文节日转变。
这一时期,南朝梁国一个叫吴均的人写了一本志怪小说《缤齐谐记》,非常火爆,里面有一部分内容将端午节和屈原捆绑起来,特别是关于粽子的部分。
其实,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来源于上古新年节日,采用麦、黍祭祀祖神。
而龙舟竞渡,则为纪念南游水死的舜帝—祝融,而后来因为屈原、伍子胥、曹娥都死于五月五日,才有所附增。
应该说,人们从那时起将划龙舟和吃粽子转移到纪念屈原身上,吴均功不可没。
端午节远不只有吃粽子和赛龙舟
真正意义的端午,有很多节目,不仅仅是粽子和龙舟。
插艾和菖蒲:
我对这个记忆深刻,端午前我妈都会将采摘回来的艾草悬挂或者插在门缝、墙缝中。
喝雄黄酒:
这个胖豆知道,他一早问我,你给我爸爸准备雄黄酒了么?
爸爸说,你是像让我现原形么?
胖豆倒也配合演:胖蛇妖,你哪里逃。
感谢《新白娘子传奇》,就喝雄黄酒解五毒,避百邪的科普。
也因白素贞喝雄黄酒而现原形的一幕,让人们对雄黄酒能避邪驱毒深入人心。
我们小孩不能喝酒,我妈会围着屋子用雄黄酒洒上一圈。
泡药水澡:
记得我小时候,每到端午,我妈都会用艾草、蒲等煎成的黑漆漆的热水,强行让我泡澡,据说可以治皮肤病、祛邪气。
此法就是古时端午也叫“浴兰节”的原因。
虽然我对那盆黑水极其“嫌弃”,但总是逃不掉。
佩香囊:
里面放啥的都有,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避虫的雄黄粉到后来衍生的香料,有辟邪驱瘟之意。
此外,还有很多地方有跳钟馗、画风筝、给小朋友画额、戴五色丝线等,据说古人更能玩,比如什么射粽子、射柳条、打马球、荡秋千、斗草等,后来不玩了,被提及的就少了。
不只是我国会过端午节
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高达20多种,堪称节日别名之最。
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中唯一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进《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
胖豆以为只有我国会过端午。
其实,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等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的国家,都还保留了一定的端午节习俗。
而且,农历五月初五还是日本的儿童节哈(日本有三个儿童节),沉迷六一不能自拔的胖豆立马表示以后要去日本呆一年,体验下过三个儿童节的狂欢。
你的娃是不是也跟胖豆一样,对端午节存在着误解,现在有没有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