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中国的传统节日繁多,而端午无疑是最命途多舛的一个。前有韩国申遗事件,后有“端午快乐”和“端午安康”的讨论争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连粽子都不能让人安静地吃完。
好在年,中国端午节正式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这样一来“节红是非多”也就不足为奇了。
申遗的内容由四部分构成: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湖南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以及江苏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这四大习俗与端午的来历密切相关,因此也最具有代表性,但实际上,其核心主题驱瘟、除恶、消灾、祛病,早已普及到中华大地,成为全国的节日习俗。
01秭归屈原故里端午习俗
在秭归,端午的含义可不仅仅指五月五一天,而是每年有三个“端午”:农历五月初五是“头端午”,五月十五是“大端午”,五月二十五是“末端午”。在秭归,端午节就像过年一样,需要插艾叶,包粽子,泡雄黄酒。这里年年都会在大端午的时候举行龙舟竞渡,同时举行祭江仪式,为龙舟“披红”,竞渡时接唱《游江》召唤屈原魂魄。末端午则更为热闹,各地亲友团聚一堂,跳花鼓戏,唱山民歌,吹打乐合奏,划旱龙船,玩狮子……往往通宵达旦。单就这一点而言,互相祝福一句“端午快乐”似乎也并无不妥。
02黄石西塞神舟会
“西塞神舟会”是西塞山区道士袱村民众自发、自愿组织参加的传统民间文化活动。在道士洑当地有句俗语“四月八,起手扎”,农历四月初八这一天,扎匠进入神舟宫开始扎制神舟。农历五月十六早上8点神舟出会巡游,作为全民的庆典,每到一家,村民们都要放鞭迎接,撒茶米、祭拜。神舟出游的目的,一是送福,二是收毒,三是娱神,这也是在神舟会所有活动中,最为隆重的一个环节。
03汨罗江畔端午习俗
汨罗江作为屈原的葬身之所,端午节的祭祀仪式同样隆重,一般从五月初一开始,十五结束。
这十五天里,人们除了包粽子、吃粽子、办宴席,插艾叶、喝雄黄酒等习俗外,还有雕龙头、偷神木、唱赞词、龙舟下水、龙头上红、朝庙、祭龙和祭祀屈原等特殊风俗,这些民俗仪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留下了如“宁荒一年田,不输五月船”等许多端午民谣。
04苏州端午习俗
苏州的端午习俗最为与众不同,因为这里的端午纪念的不是屈原,而是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纪念活动除了传统项目外,还多了挂钟馗像驱鬼这一项,需要在五月要挂整整一月之期,凭此进行驱邪。
端午节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庆祝节日,但也同时凝聚了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这是中国自古流传下来的对英烈的敬仰,包粽子代表家族团结,赛龙舟象征民族奋进,端午节是中国人民献给屈原最为隆重的祭礼。
那么,你的家乡有哪些习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