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端午节到了老人们说一吃一洒,两挂 [复制链接]

1#
北京专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比较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端午节农历的五月初五,也就是今年的公历6月日,因古代称五月为“午月”,而月初的前几天又称“端”,初五又谐音“午”,所以叫端午。

其实端午节的来历也是和二十四节气分不开的。古人发现二十四节气中夏至节气是高温天气到来之时,高温的到来,虽然有益于农作物的生长,但同时也是蚊蝇大量滋生繁殖的时候,而蚊蝇等害虫又很容易携带病菌给人们带来危害,致使疾病的发生和疫病的流行。

人们意识到了这点后,便有意在夏至节气到来这个时间节点选个日子举行一些活动,来提醒大家防止疫病,于是便选择了五月初五,毕竟古人们对于五月有着“毒月”、初五也有着“毒日”的说法,这是为了人们身体健康着想,更是古人的智慧。

后来人们又把伟大诗人屈原,爱国的伍子胥,孝道的曹娥的忌日融入其中,至使端午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富有文化气息。因此,也就留下了很多的习俗和讲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端午节“一吃一洒,两挂三不宜”指的是什么?

一吃、端午节吃粽子

粽即粽籺,俗称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用箬叶(或柊叶、簕古子叶等)包裹而成,形状多样,主要有尖角状、四角状等。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方的叫法及制作方法都略有不同,都是根据地方习惯和口味,就地取材制作而成。

根据史料记载,人们用菰叶包黍米裹成牛角状,被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在春秋时期祭祀活动中,逢年过节,举国上下,拜神祭祖之俗铺天盖地开展。粽子也成了当时人们拜神祭祖的必备供品。

其实,粽子并不是端午节的吃食,后来到了屈原所生活的战国时代,也继承了这项活动将装有稻米的的竹筒投入水中,这也正是楚人祭祀河神古老的活动之一。

吃粽子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据说是在战国时代,楚国三闾大夫及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自尽后,百姓为了防止鱼类破坏屈原的尸体,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让鱼吃米饭而不去咬屈原的遗体。

除了纪念屈原外,也有的地方说是纪念伍子胥的,也有说是纪念曹娥的。总之,端午节吃粽子已成了一种习俗,这也是老传统。

一洒、端午节洒雄黄酒

人们认为,雄黄属于一种中药材,制成酒后饮用“善能杀百毒、辟百邪”。这样做就可以除疫病,压制邪侵。

其实,避邪不避邪都是人们的心理作用,雄黄酒能避免被毒虫毒蚁叮咬倒是真的。在发达中的今天,雄黄酒已很少人再喝,搞不好就会中毒的。因此,多数的人把雄黄酒滴洒在屋角、墙根等处,以防止害虫,这是老传统也是等所以人们渴望平安幸福的美好愿望。

两挂之一、门口挂艾草

挂艾草这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习俗。在古代,因为医疗水平有限,而端午节又是古人们防病宣传的时间节点。古人在生活中发现“艾草”可以驱蚊虫,同时艾草也被人们认为是一种纯阳的植物,有着扶正自身阳气去湿散寒的功效。

因此,在端午节这天门口都要挂艾草以阻止疾病的发生,后来沿习成俗。挂艾草的方法一般用红绳把艾草捆起来,倒挂在大门的两侧,而且据老人们说,要在太阳出来之前选择新鲜的艾草为好,具体摘下来的时间没有定论,当然挂几天都行,毕竟这是一种中药材。

两挂之二、门口挂菖蒲

菖蒲是一种多年生植物,一般生长在河边,沼泽,有水的地方,叶片狭长似剑形,而且叶片具有挥发性芳香,也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之一。

由于古时候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崇所至。传说中菖蒲是天中五瑞之首,象征着斩除不祥的宝剑。人们认不为,端午节把菖蒲悬挂大门前就可以避邪,斩除瘟神,是吉祥象征。

悬挂方法和挂艾草相同,但也有把艾草菖蒲捆在一起倒挂在大门两侧的。人们认为菖蒲与艾草相配,有铺爱之喜的寓意,有百年好合的寓意和内涵。

三不宜

一、端午节不宜让孩子去河边池塘玩耍。端午节虽然炎热天气已到来,同时这期间各地雨水也会增多,河流中的水流湍急,小孩子又难免嘻戏下河游泳,最今几年孩子下河游泳溺亡事故时有发生,所以,不宜去池塘水边玩耍。毕竟端午节又有着“毒月”“毒日”的说法,孩子去水边也不吉到。

二、不宜走娘。端午是我国重要传统节日,处于一种风俗习惯,如果端午节走娘家就会遭到别人的非议,娘家人心中也不会愉快。

三、不宜盖房。端午是雨水增多的季节,盖房就受到影响,特别是在古代,人们都是盖土坯房,如果遇连阴雨就可想而知是个什么样的情况,所以就说端午不宜盖房。

总之,端午节“一吃一洒,两挂三不宜”这是老传统,既有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启示和警告,希望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过得更好。最后祝大家心想事成,平安健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