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端午节与天中节天中晚报 [复制链接]

1#
卤米松乳膏白癜风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10626/9111970.html
胡济卫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在河南省驻马店市,端午节的还有一个别称叫天中节,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和天中山有着密不可分的历史渊源。端午节之所以叫天中节,是因为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阳重人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方舆纪要》卷50汝阳县:天中山“亦名天台山。高止尺余,上土下石,以在天地之中,故名。自古考日景测分数,以此为正云”。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记载:“端午为天中节,是因为午日太阳行至中天,达到最高点,午时犹然,故称之为天中节。”《读史方舆纪要》载:“自古考日景,测分数以此为正。”据《禹贡》记载:“禹分天下为九州,豫为九州之中,汝又为豫州之中,故为天中”,所以汝南县至今有一个别称叫天中。《汝南县志》谓:禹分天下为九州,豫为九州之中,汝南尤在豫州之中,故聚土垒石以标天中,名天中山。天中山又名天台山,原是一座圆形小山,占地约平方米,高3.6米,位于汝南县城北两公里处。汝南天中别称的来历还与周公测影有关。古代无钟,白天的时辰只能用日影的变化来计算,汝南旧志记载:“自古测日影,以此为正,故筑土累石以记之”,所以称汝南为天中。至今,汝南城南南海禅寺西门外还有唐代所建的悟颖塔,每年的夏至午时,其塔下无影,也叫无影塔。“天中山”的名字自唐以后正式载于史籍,是因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亲书“天中山”的碑文而得名。史载,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唐。建中四年(公元年)朝廷派三朝重臣颜真卿到蔡州(今汝南县)宣慰李希烈部,李希烈许以高官厚禄,让颜真卿和他一起共反朝廷,颜真卿至死不从,后缢杀颜真卿于北泉寺。现在天中山碑上的大字,就是当时颜真卿在汝南时所写的。淮西平定以后,汝南人为了纪念颜真卿,在汝南城内建立了“颜鲁公庙”,就把端午节改成了天中节。天中山由于颜真卿亲书“天中山”碑文而名享天下,成为历代官吏和士大夫拜谒和游览的场所。由此可知,河南省驻马店人的天中节是由唐代开始的。宋代大文豪苏轼写过《六幺令·天中节》一诗:“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汨罗江渚,湘累已逝,唯有万千断肠句。”驻马店人过天中节(端午节)是从进入农历五月初一就开始了,老人们到集市上购买糯米、包粽子的粽叶和榨油条糖糕的碱面、明矾。初三就把糯米和粽叶用清水泡好,一般要泡一天一夜,初四全家人就围在一起包粽子,粽子包好后放在一口大锅里蒸煮,蒸煮好的粽子要捞起来放在清水里漂着,以备食用。初四的夜晚开始炸油条、炸糖糕。炸油条的原料为面粉、植物油、碱面、明矾和食盐。一般10斤面粉要用一两碱面,二两明矾和三两食盐和在一起。面和好后要信三到五个钟头才能下锅。糖糕面是用开水烫着和,不放任何东西,里面包上糖下锅。妇女和女孩子就在几天前开始缝香囊。端午节一大早,男人们就拿着镰刀到野外割艾草,插在门头两边的屋檐上。当地流传着“端午不插艾,死了变老癞;清明不插柳,死了变黄狗”的民谣。妇女们早晨起来开始煮鸡蛋、鸭蛋和大蒜。吃饭前大人们要举行一个仪式,把事先泡好的雄黄酒倒在一个酒杯里,用手蘸着酒涂抹在孩子们的耳朵、鼻子和胳肢窝里,以防苍蝇、蚊子和蜈蚣叮咬。女主人就把事先缝制好的香囊佩戴在孩子们脖子上,给每个孩子手脖上系上五彩绳。然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端午节饭,男人们喝着雄黄酒,孩子们吃着粽子、油条、糖糕、鸡蛋、鸭蛋,其乐融融。胡济卫,笔名野村,生于20世纪60年代,河南省正阳县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诗歌学会理事,河南省散文诗学会理事,驻马店市诗歌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先后在海内外报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余篇(首)。著有长篇小说《野草莓》、诗集《你的美丽使我忧伤》《接近或抵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