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停一下我,端午,有话说端午节的前世 [复制链接]

1#

看我看我

嘿嘿嘿,还看,看我干嘛,说拿着手机的你呢?知道我是谁吗?你是不是想说:不就端午吗?哼哼,那你太不了解我了吧,建议你最好把我的自传看完,不然孤陋寡闻的,让我都不好意思给你放假了。在我眼里,你们都是些小屁孩,不好好保护我,差点就让那什么民族(我不想说)给我弄到某个小半岛去了,哼,你们就不能多弄点我的习俗吗?额,可能你们除了吃其他都不了解,怪我怪我,今天,我来让一个小小屁孩带我传话。

我的出生

本宝宝多年前就在华夏大陆出生了,哎,也不知道为什么,等我有记忆的时候,就记得我爸我妈一大堆,反正我记得有屈原老爹,伍子胥father,曹娥娘亲,除了这些,我可能也是石头里蹦出来的(毕竟我粽子外形那么像),那些祭祀,拜龙图腾,等一些活动让我孕育而生。具体看看

一说认为端午节是龙的节日。闻一多先生《端午考》考证,端午节是古代吴越民间举行图腾祭的节日,认为端午节实际上是一个龙的节日。

二说认为端午节是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逝世。据《续齐谐记》记述: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之,每逢此日,以竹筒盛米,投江祭之。

三说是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

四说认为据东汉时期蔡邕《琴操》中载,端午节系为纪念先贤介子推。

五说认为宋代高承《事物纪源》刊文,端午源于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于是日操练水军。

六说认为梁宗懔《荆州岁时记》转述,端午是为迎涛神伍子胥。《后汉书》中也写道:浙江虞巫上祝曹盱,五月初五在曹娥江上婆娑起舞,迎接伍子胥。后来江浙一带百姓每逢端午逆流而上,举行各种仪式,以悼念伍子胥。

七说认为在《道书》中载有五月初五是为祭祀先祖日。

八说是据《会稽典录》一书记载,端午是为纪念寻父投江而死的曹娥。

九说认为端午起源于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其时仲夏之日,万物方盛,夏至日,阴气荫生,恐物不懋,故在五月初五以五色印为门户饰,以惩恶气。

十说是民间有一传说认为,端午源于湖北沔阳沙湖曾有四位豪杰专门劫富济贫,后遭当地官兵突袭围困而于五月初五投江而亡。当地民众万分悲哀,将这一天定为端午节,以示悼念。

我的名字

然后呢,给我取名吧,好多人给我取名,现在我挂着20多个名字游走于中国大陆各地,有时也让我一些优秀使节带着我去国外转转,那时候我就只叫端午,端午这个大名,在唐代以后一直被人叫着,来看看其他的名字

天中节

因端午节恰在夏至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太阳在天空位置是一年里最当中的一天,故名。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端午为天中节,是因为午日太阳行至中天,达到最高点,午时尤然。

端阳节

端阳节名称根据阴阳术数而来。午日为阳辰,午月第一个午日,故称端阳。《荆楚岁时记》中说: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

重午节

上古干支纪元法,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纪元通用天干地支。最初端午为干支历的午月午日,正月建寅,第五个月即为午月,午月午日谓之重午。到了汉代时,由于南北统一,历法变动,朝廷为了方便过节,规定每年的端午节改为阴历五月五日。

龙舟节

龙舟竞渡最早是古代吴、越地区先民祭龙祖的一种祭祀活动形式,南方使用舟船普遍,往往在船的首尾画上龙图形作为本族的图腾或保护神。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古时盛行于吴、越、楚,在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十分流行。

当五汛

在上海部分农村,靠杭州湾北岸一带区域,如奉贤、南汇等地区,习惯上称端五节为当五汛。亦有个别地区称为五月当午。

龙日节

龙是古代吴、越地区先民的原始信仰,源自天象崇拜。东方苍龙七宿,春季于东方抬头,夏季于南方腾升,秋季于西方退落,冬季即隐没于北方地平线下。《易·乾》爻辞中所言的龙,实质是对苍龙七宿一年四时运行的阐发。仲夏端午,是龙飞天的节日。端午时苍龙的主星大火(心宿二)高悬正南中天,龙气(阳气)旺盛。

浴兰节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而端午日是草木药性在一年里最强的一天,这天采的草药治皮肤病、去邪气最为灵验、有效。民间有在端午采草药煲水沐浴的习俗,故称浴兰节。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菖蒲节

古人认为菖蒲有辟邪作用,端午时节在门上挂菖蒲辟邪,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躲午节

五月,古时北方称之为恶月,所以有的地方在端午节这一天,父母便把未满周岁的儿童,送到外婆家去躲藏,以避恶,故有躲午节之称。[34]

女儿节

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地腊节

道教《赤松子章历》把全年分为五腊,正月一日天腊,五月五日地腊。《云笈七笺》中说:五月初五名地腊,此日五帝会于南方三炁丹天;查生人祖考及见世子孙所行善恶,以定罪福。道教认为一年中的这几个腊日是良辰吉日,适合祭祀祖先和诸神以祈福佑。

我的习俗

我的习俗也是好多好多啦,不知你们高考语文传统知识会不会考到呢?从我出生始,我就会在祭龙啊,驱邪防疫,祈福消灾的场合出现,由此产生了好多种习俗,现在也还保留了许多呢,比如,划龙舟比赛、挂艾草、吃粽子、喝雄黄酒,除此之外还有洗草药水、拴五色丝线、打午时水、铸阳燧、浸龙舟水、佩豆娘、画额、躲端午、避五毒、采药、制凉茶、端午雨、跳钟馗、斗草、放纸鸢、打马球、九狮拜象

扒龙舟

扒龙船

扒龙舟历史悠久,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龙舟竞渡分为请龙、祭龙神、游龙和收龙等几个版块。龙舟竞渡前一般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择吉日从水下起出,祭过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福佑、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划龙舟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

挂艾草与菖蒲

在端午节布置种种可驱邪祛病的花草,来源亦久。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如挂艾草于门,《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五月艾含艾油最多,(此时正值文生长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们也就争相采艾了。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端午食粽

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粽子,属籺的一种,籺是人们在逢年过节时用来拜神的贡品,逢年过节做籺拜神是古老的传统习俗。籺有很多品种,不同的节日会做不同的籺,粽籺是端午节拜神的贡品。粽的主要材料是稻米、馅料和箬叶(或柊叶)等,其花样繁多。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

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荆楚岁时记》:以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地下有淡红色根茎,叶子形状像剑,肉穗花序。根茎可做香料,也可入药)或镂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此俗流传较广。

关于我的文化意义,那也是影响深远,不然,你们怎么现在还在学习着端午呢?

我度过的这么多年里,好多文学诗人写过与我有关的诗词文章,现在你们也写了好多,好感谢你们。这里就看看苏轼写过的

六幺令·天中节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这首词与苏轼以前的风格都不一样,而且运用了多种手法,而且情感丰富,有没有哪位同学/老师来分析一下?)

好了好了,差不多了,说的我肚子饿了,我要去蹭粽子吃啦,高考继续加油!端午快乐!

参考资料

端午节·百度百科

粽香深处的文化记忆·中国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