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蚊虫叮咬是烦恼古代人都是这样驱蚊的 [复制链接]

1#

夏天的时候,免不了要被蚊子追着咬,怎么才能解决这个烦恼呢?秦汉时期,帷帐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其中,纱、罗等轻薄材质的帷帐,也许已与现在的蚊帐有相似之处。据《后汉书集解》载,官员黄昌出身寒微,“夏多蚊,贫无帱,佣债为作帱”,“帱”即蚊帐由于夏季蚊子猖獗,黄昌宁可举债也要先用上蚊帐,可见蚊帐实乃下至平民百姓,上至达官贵人的生活必需品。

夏天的时候,免不了要被蚊子追着咬,怎么才能解决这个烦恼呢?若希望走到哪儿都不受蚊子侵扰,还得借助生物的力量,例如将具有驱虫功能的药材,放入香囊佩在身上,蚊虫自然对你敬而远之。古代的香囊与现代的驱蚊手环,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除了戴在身上,把香囊挂在蚊帐中,则能开启物理、生物双重防护,也许还能在香气四溢的帐中做个好梦。

当然,古人对驱蚊植物绝对是物尽其用,除了制成香囊,直接在家中种植也是不错的选择。诸如那些有驱蚊作用的香料和植物,既能美化家居环境,又能将蚊虫逐出家门。

另一种非常常见的方式则是熏香驱蚊,毕竟直到现在,蚊香仍然是许多家庭每年夏天的必备,现代的灭蚊片、电蚊香也都是基于蚊香发展而来。在蚊香出现之前,古人曾以烧“蚊烟”来驱赶蚊虫,方法是简单粗暴地把菖蒲、艾草等植物晒干后扎成一束,点燃后用烟雾熏蒸居室。很显然,比起扇扇子驱赶蚊虫,用艾草熏更加便捷有效。不过,这种方法的弊病也显而易见。一来,熏蒸的烟雾即使对人体无害,也会对视线造成影响;二来,这种熏蒸的办法可能会把衣服、被褥都熏变色。为了赶蚊子,付出的代价未免有些大呀。

戴香囊,烧艾草,有没有觉得以上这些方法有些耳熟?没错,它们也是端午节习俗的一部分。五月为毒月,五月五日更是毒月中的毒日,这是因为农历五月时蚊虫孳生,加上古人医疗条件差,被各种毒虫叮咬后,很可能染病,甚至有生命危险。为便于传诵推广,医家甚至还编出歌谣,如孙思邈《海上方》:“木鳖川芎二味均,雄黄减半共调匀,用蜜为丸烧一粒,自然蚊虫不相侵。宋代《琐碎录》中也有一方:“夜明砂与海金砂,二味合同苦楝花,每到黄昏烧一粒,蚊虫飞去别人家。”这些药丸也许就是现代蚊香的前身。

除了利用植物,古人当然也懂得借助各种动物的帮助,例如《尔雅·释鸟》记载:“鶰,蚊母…俗说此鸟常吐蚊,故以名云。”当然,鸟并不可能吐出蚊子,事实恰好相反,蚊母鸟现称普通夜鹰,喜爱捕食蚊虫,也许正因其常常出现在蚊子聚集之处,古人才会误以为它能吐蚊吧。此外,猫头鹰、蜻蜓、蝙蝠等吃蚊子的动物,都载于各种文献中。古人甚至将青蛙养在大缸中,当蚊子贪凉飞入时,即成为猎物。不过,不知道古人是否也会在家里养白额高脚蛛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