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端午节防疫养生节 [复制链接]

1#

张志兴

今天,人们更习惯于将端午节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不论是吃粽子,还是赛龙舟,都可归因于纪念屈原。但是在古人的眼里,端午节首先是驱邪防疫、养生保健的节日。

据考证,端午节发端于先秦、定型于魏晋南北朝,至唐宋则蔚为大观。先秦时期,人们相信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四纬》载:“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母,不得举也。已举之,父母祸死。”

在生产力和卫生医疗水平较低的古代,由于五月天气转入仲夏,湿热的气候易于孳生毒虫疾疫,所以五月被称为恶月。而五月五日之所以被确定为禳灾之日则应该是与古人对节气的认识有关。在夏至这一概念尚未形成之前,人们的禳灾活动可能就早已经开始了,只是具体日期可能是以占卜来决定,并不固定,但是最后定在五月初五,则或许是与古人对“数”的重视有关。

正如民俗学家江绍原所言:“五月既为阴气始盛之月,则‘五’之数显然与诸不祥有很密切的连锁;五月中与五有关系之日为五、十五、二十、二十五等日,此诸日之中又以初五为最,于是五月初五——重五——被认为阴气始盛之日,所以也是最宜于送不祥之日。”所以这一天要用兰汤沐浴或采药来辟邪。

《大戴礼》:“(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也。”《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其用药多以兰花、石菖蒲、艾草为主。兰花有特殊香气,可沁心去污。石菖蒲者,《药性论》曰:“治风湿顽痹,耳鸣,头风,泪下,杀诸虫,治恶疮疥瘙。”艾叶者,陶弘景云:“捣叶以灸百病,亦止伤血。汁又杀蛔虫。苦酒煎叶疗癣。”可见“浴兰”有清热解毒、杀虫止痒之效,对皮肤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夏小正》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五月初五,正是“天地气交,万物华实”,阳气正隆之际,植物的茎叶生长成熟,是采药的好时机。民间又衍生出了一种儿童游戏“斗百草”,《荆楚岁时记》:“今人又有斗百草之戏”,即比赛所采之草的多寡优劣。唐朝诗人白居易《观儿戏》:“弄尘复斗草,尽日乐嬉嬉”,描绘了端午日儿童采草的热闹景象。

许多地区保存了端午采药、洗浴的习俗。如甘肃甘南博峪藏族地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举行为期两天的“采花节”,其中采花与采摘药草治愈百姓伤病密切相关。瑶族过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采草药洗澡,防治春夏流行病。瑶民既使用鲜药,也将采回的草药洗净晒干备用,并进行药材交易。毛南族将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这天采的草药用于当地人防病驱瘟。

陕西关中地区流传下来的端午民俗,大都指向驱邪防疫和养生保健。

挂艾草。在端午日,将艾蒿悬挂在门庭,具有驱虫防病的作用。艾蒿于每年五月成熟,端午节正是其药性最佳之时。在唐代,人们就有“紫艾禳灾”的说法。殷晓藩诗《端午日》:“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生平”,点明了端午节悬艾的习俗。过去民间还有制作“艾虎”“艾人”的习俗,据《荆楚岁时记》载:“采艾以为人形,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孟子·离娄上》:“今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蓄,终生不得。”生长期长的艾草,竟可以治疑难病症,足见古人对艾草疗效的推崇。正是基于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艾草药用价值的认识,才派生出了挂艾驱邪之俗。现代研究表明,悬挂艾叶及燃烧艾叶的确有杀菌消毒、预防瘟疫流行及驱蚊的作用。

戴五彩线。五彩线又叫“彩索”、“百索”,俗称“花花绳”。端午日,要给儿童的胳膊戴上由彩色丝线编织的线绳。这种习俗最晚在东汉就已出现。《风俗通义》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鬼及兵,令人不病瘟。”又载:“一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五色丝,一名朱索,又有条脱等。”受阴阳五行学说影响,彩索由青、白、赤、黑、黄五种颜色的丝线缠合、编织而成,取其分属木、金、火、水、土五行,五行相生相克,故能驱害辟邪。五代时期诗人和凝《宫词百首》:“绣额朱门插艾人,羞将角黍近香唇。平明朝下夸宣赐,五色香丝系臂新。”端午节插艾草,吃粽子,系着天子恩赐的百索,祈求生命的健康长寿。可见,系百索成为端午节的特色标志,亦蕴含着人们对于生命的一种美好愿望。

戴香包。小孩手腕的五彩线上,大都会挂一个小香包。也有将大香包挂于胸前者。香包,又称香囊。我国佩戴香囊的习俗自古就有。《礼记·内则》云:“男女未冠笄者,鸡初鸣,咸盥、漱,栉、縰、拂髦;总角,衿缨,皆佩容臭。”“容臭”即香囊。香囊常用的香料药物有丁香、薄荷、桂皮、肉豆蔻、肉桂、安息香等。端午的特定时节造就了端午香囊的特殊性,一般含有朱砂、雄黄等,可以用来驱毒辟邪、预防毒虫侵扰。朱砂具有镇静安神、清热解毒、明目之功效,而雄黄是一味解毒、杀虫的中药,内含有毒的砷盐成分,害虫闻之食之即会中毒,人涂之可以避毒。现代端午香包,做工更精美,造型更丰富,馨香娱情的装饰作用更强。

戴五毒肚兜、穿五毒背心。五毒肚兜和五毒背心上面,都绣有蟾蜍、蝎、蛇、蜈蚣、蜘蛛等五种具有毒性的小动物图案,色彩鲜艳、栩栩如生。这个图案就是五毒符。五毒的具体所指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略有差异。《言鲭·谷雨五毒》:“古者秦齐风俗,于谷雨日画五毒符,图蝎子、蜈蚣、蛇虺、蜂、蜮之状,各画一针刺,宣布家户贴之,以禳五毒。”五毒,原本是祛除的对象,后来人们以毒攻毒,用五毒符阻吓百虫,辟邪消灾。而肚兜还有防止肚子受凉的保健作用。

另外,糯米性甘平,能温暖脾胃,补益中气,故粽子不失为一道养生佳品。而赛龙舟,则是一项全身性的体育运动,可使人全身经络通畅、气血运行。

端午节实际上是古人预防暑期疫病的战前总动员。端午期间,古人试图采取一切措施驱邪防疫、养生保健,以确保人们,尤其是抵抗力低的儿童安全度过暑期。限于古人的认识水平,端午习俗中存在不少迷信成分。但其未雨绸缪、预防疫病的理念却值得继承和发扬。今天,如果能够借助现代医学知识,利用端午时机开展全民医疗保健、防疫养生活动,那么,端午节的功能作用将会进一步彰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