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古人为何对黄金极度崇拜,除了它象征财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愈会复发吗 https://m.39.net/news/a_6352637.html

年2月,历时八年的南昌海昏侯墓发掘告一段落。主椁室共清理出金器件,其中金饼枚、大马蹄金17枚、小马蹄金31枚、麟趾金25枚、金板20版,总重量超过公斤。海昏侯墓出土的*金,不仅数量多、价值贵,还展现出*金崇拜的悠久历史。那么问题来了,古人为何如此崇拜*金呢?在金属稀缺的古代,为何“*金”的地位要远高于其它的金属元素呢?

上图_海昏侯墓出土的*金制品

首先需了解的是,*金崇拜就等同于拜金主义吗?

*金是金元素的单质形式,它的熔点.4℃,硬度2-3,色泽金*,质地较软。它有着极好的延展性,用50克*金压制成金箔,能够覆盖两个篮球场。19世纪以前,受限于生产力水平,人类总共开采提炼了不足一万吨*金。由于*金的稀缺性和独特性,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贵金属之一。

世界各地普遍存在*金崇拜,人们通常会将其与拜金主义划上等号,事实并非如此。*金崇拜的主体是纯金,它的金色光芒,让人将其与太阳相联系,而且还能给人带来幸福感,在古代的“五行学”中,金位列榜首。反观拜金主义,它以金钱价值作为最高标准,将一切价值从属于金钱的思想和行为。两者虽有交集,但它们的内核和外延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上图_阿富汗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的*金制品的文物

上图_阿富汗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的*金制品的文物

古人对*金崇拜,甚至着迷,其实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原因一:保护生命*金不氧化、不腐朽、不解体、不生锈,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人们有理由相信食用*金能够长寿。西汉散文家桓宽在《盐铁论》中,提出:“仙人食金饮珠,然后寿与天地相保。”由此在古代*金成为长寿药中必不可少的配料。

正因如此,道教将*金炼成丹药食用,“药金”之风从此盛行。东汉名道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认为:“金性不败朽,故为万物宝。”他进一步强化了*金的特殊作用。东晋医药学家葛洪对*金同样赞誉有加,他在《抱朴子·内篇》中有云:“*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服此二物,炼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

有了葛洪的加持,突显出*金的重要性。南北朝时期,道教思想家陶弘景痴迷*金炼丹。《南史》载:“弘景既得神符秘诀,以为神丹可成,而苦无药物。”梁武帝萧衍闻讯,资助他*金、朱砂、曾青、雄*等原料。陶弘景“后合飞丹,色如霜雪,服之体轻。及帝服飞丹有验,益敬重之。”可见当时迷信和夸大了*金的作用。

上图_唐代的鎏金铜铺首

上图_唐代的鎏金铜铺首

原因二:象征权力明神宗朱翊钧佩戴的“金丝蟠龙翼善冠”,高24厘米,直径17.5厘米,重克,用极细的金丝编织,帽后上方有两条左右对称的蟠龙,怒目圆睁,张口吐舌,盘绕于顶。金冠既在技艺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又在*治制度上体现了皇帝的权威和庄严。其实,*金崇拜的内涵就是对权力的敬畏。

《释名》注解称:“金禁也,气刚毅,能禁制物也。”民间认为*金能够镇宅辟邪,官僚贵族对其趋之若鹜。他们霸占资源,动用劳力,搜集大量*金,制成器物、饰品、礼物、首饰等,用来满足炫耀、赏赐、行贿和陪葬等生活需求。

海昏侯墓共出土马蹄金和麟趾金73件,这和汉武帝刘彻有密切关系。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武帝猎获白麟,目睹天马,有奏报称泰山顶显现*金。武帝认为祥瑞频现,必是天兆,下令:“更*金为麟趾褭蹏蹄以协瑞焉。”海昏侯墓用马蹄金和麟趾金陪葬,能够彰现墓主人显赫的地位。

上图_海昏侯墓出土的马蹄金

原因三:取悦神明不论古今中外,*金在宗教中,往往赋予了神性。著名的“约柜”就是用*金包裹的皂荚木制成,里面摆放着先知摩西从上帝那里得到的“十诫”、一根摩西哥哥用过的手杖以及一只金罐。约柜在旧约时代,是以色列人心中与神同在的象征。

*治和宗教之间的纽带,没有比*金更合适的了。神册元年(公元年)二月,耶律阿保机在龙化州东举行登基仪式,“初,阙地为坛,得金铃,因名其地曰金铃冈,坛侧满林曰册圣林。”金铃在契丹宗教中是尊贵天神的化身,阿保机在此时宣布得到金铃,以示其登基为天神之意。

上图_辽银鎏金契丹令牌正面

上图_辽银鎏金契丹令牌背面

原因四:象征财富在《资本论》里,马克思强调:“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他深谙*金的自然和社会属性。货币需要具备价值衡量、易于交通、价值储藏和交易媒介等特性,而*金集中了这些优点,加上有限的供给数量,人们自然而然选择它作为货币。

先秦时期,人们将*金、白银和铜称为“金三品”。《汉书·食货志》指出:“金有三等,*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史记·陈丞相世家》“汉王以为然,乃出*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按照汉朝重量折算,四万斤足有十吨。是否真的是*金,值得商榷。

不但如此,*金还能用来赎罪。先秦时期,楚国曾经大规模铸造名为“爰金”的货币。金币多为方形、饼形或长方版形,重克,含金量在96%以上。《尚书·舜典》有“金作赎刑”的说法,爰金就是用来赎刑的货币,直至西汉时期,仍有爰金在流通。

上图_爰金,亦称“金爰”、“印子金”、“饼金”、“金钣”、“金饼”等,流通于战国时的楚国。

上图_爰金,亦称“金爰”、“印子金”、“饼金”、“金钣”、“金饼”等,流通于战国时的楚国。

上图_唐朝花钿

原因四:颜色绚丽上流社会以金为美的审美观,对民间产生了影响。唐朝时流行的“花钿”,就是以金、银、羽翠等做成各种花形,装饰在眉目之间。北宋文学家张舜民著有《使辽录》,内载:“北妇以*物涂面如金,谓之佛妆。”北妇指的是契丹妇女。毗邻吐蕃的白兰国“妇人以金花为首饰,辫发萦后,缀以珠贝。”可见金色是各民族之间共同认可的颜色。

佛教将金*色视为神圣的颜色。但凡佛教的圣物往往以金*色装饰表面。佛典中,常用“妙色身、金色身”来形象佛像的肃穆端严。而西方极乐世界的“七宝”中,*金居首,许多菩萨铸以金身,代表“金身护体,百病不侵”,有健康长寿之意。

在*治体系中,金色被认为是皇权神授和等级差别的标志和象征。吐蕃有一套标示官员品级的章饰制度。《新唐书·吐蕃传》称:“其官之章饰,最上瑟瑟,金次之,金涂银又次之,银次之,最下至铜止。差大小,缀臂前以贵贱。”由此可见,不同材质和颜色的章饰代表吐蕃官员职位的差异。

上图_西汉的剑鞘装饰,用*金所造

上图_西汉的剑鞘装饰,用*金所造

李白在《将进酒》中,曰:“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千金和豪情之间,李白毅然选择了后者,不是每个人都会这么做的。

*金凭借非凡的自然属性,奠定了在多元文化中的社会共性特征。也正是这样,*金在古代一直备受人追捧和崇拜,人们对它的崇拜远超它本身的价值,形成了别具风格的*金文化,传承至今,历久弥新。

文:计白当黑

参考资料:《盐铁论》《周易参同契》《抱朴子内篇》《南史》《汉书食货志》《史记陈丞相世家》《尚书舜典》《使辽录》《新唐书吐蕃传》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