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香是我们常用的驱蚊物,其中的药物被点燃后所发出的烟可赶走蚊子或熏死蚊子。我国点蚊香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传统的蚊香分线香和蚊香两种。
蚊香燃烧的烟里含有4类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即超细微粒-烟尘(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质)、多环芳香烃(PAHs)、羰基化合物(如甲醛和乙醛)和苯。同时,除了这4类明显的有害物质外,蚊香中还有大量的有机填料、黏合剂、染料和其他添加剂,才能使蚊香可以无烟闷烧。
蚊香
历史悠久的蚊香是最早被使用的杀虫剂,远在数百年前的南宋时期便出现过中药制成的类似驱蚊棒。蚊香的发明可能与古人端午节的卫生习俗及烧香祭祀的习俗有关。早年端午节人们除在门口插上艾草外,还常浸泡雄*酒涂在身上。这样做可能使空气清新一些,其次还有防止蚊子叮咬的作用。
但近代的棒状蚊香起源于日本,其成分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市面上有两种蚊香,草药类蚊香和化学杀虫蚊香。草药类点燃时散发出的烟雾对人体的伤害几乎为零。化学杀虫剂含有六六六药粉、二二三农药及DDT等化学物质,点燃后长时间吸入就会出现头昏恶心的现象。蚊香点燃后的有效药物成分主要为拟除虫菊酯,如果蚊香充分燃烧则是安全的,只有燃烧不完全的时候才会产生多环芳香烃、羰基化合物、苯等致癌物质。
原理和成分
原理
固体电蚊香的原理是将杀虫剂(除虫菊精)吸入纸片中,利用热气蒸发出杀虫剂,一般药效可维持6~8小时。缺点是刚使用时药效良好,可能有“超量”之余,但4~5小时之后,杀虫剂挥发殆尽,药效变差,防蚊效果变弱。
液体电蚊香利用毛细管原理,持续加热释放杀虫剂物质,可以弥补电蚊香的缺点。液体电蚊香可以连续长时间使用,约60天左右,甚至可定时释放。
蚊香是利用高温燃烧作用,将杀虫剂缓缓释放到空气中,驱蚊效果大于杀蚊效果。
成分
蚊香的成分有:有机磷类(敌百虫/毒死蜱/害虫敌)、氨基甲酸酯类(残杀威/混灭威)、菊酯类(氯氟醚菊酯/氯氰菊酯/丙炔菊酯/丙烯菊酯/ES生物菊酯),其中有机磷类毒性最大,菊酯类毒性最弱,为微毒。
盘香的载体是碳粉、木屑等,而电蚊香的载体则是碳氢化合物。
盘香污染大,产生烟熏,适合在室外、阳台等处使用;片型电蚊香和液体电蚊香污染较小,适合室内使用。
不当使用的危害
大多数蚊香的有效成分是除虫菊脂杀虫剂,以及有机填料、黏合剂、染料和其他添加剂等,蚊香燃烧的烟里因此含有许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有可能诱发哮喘等疾病。
据测算,点一卷蚊香放出的微粒和烧根左右香烟的量大致相同,释放出的超细微粒,可以进到并留存在肺里,短期内可能引发哮喘,长期则可能引发癌症。其次是蚊香基底材料不完全燃烧产生的致癌物质,以及一些会刺激上呼吸道的化合物,这些物质会使人的神经系统中毒。
卫生研究所做的报告指出:电蚊香除释放出亚列宁、甲苯等化学物质外,尚有许多未知的,具危害性的化合物。
如今较为推崇的天然绿色驱蚊方法,则是在卧室内摆放夜来香、茉莉花、米兰、薄荷或玫瑰等驱蚊植物。“驱蚊植物尚无明确界定,参照杀虫植物的定义,是指含有驱蚊成分、具有驱蚊作用的植物。植物体中能用于防治蚊虫的有效成分大都是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产物。
目前已证实主要有精油中的萜类等物质对昆虫有驱避和杀灭作用。而柑橘精油中含有大量的糖类化合物。
美国专利USP5,,(年)公并了一种D-柠檬烯和矿物油混配的杀虫剂,主要用于杀灭蚊子、苍蝇、蟑螂等室内害虫。但其对人类和禽畜的机体没有任何影响,同时又可以快速去除养殖场的恶臭气味,对养殖行业有着1+1>2的功效,非常适用于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措施的场景。
“蚊蝇不除,疾病不断”,可见除蚊灭蝇是消灭生猪虫媒传染病的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之一,有效地控制蚊蝇的危害是猪场生产管理和疾病防控中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