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老街讲故事丨关于端午节,你不知道的传说还 [复制链接]

1#

现代社会中,有许多特殊的节日与节气,他们象征着某些特定的纪念意义,也有着或坎坷或有趣的历史来源。端午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节日,从春秋战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对于重庆人而言,端午除了划龙舟吃粽子,还有更多的文化内涵。本期的老街讲故事中,我们将带您一起了解重庆特有的端午习俗。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有很多,而今天要讲的几个故事,用当下的热词来说,都很“社会”。

图片来源于网络-端午民俗年画

纪念屈原

命硬学不来弯腰

提到屈原,不止重庆人,所有人脑海中都会有一段“背诵全文”的记忆。作为浪漫主义大诗人,屈原为后人留下了无数文学瑰宝。但很多人不知道,他其实是一个“命硬学不来弯腰”的“社会”诗人。屈原作为战国时期楚国的贵族,本是楚怀王的肱骨大臣。时任大夫,当时秦国已日渐强大,屈原主张联和齐国,和秦国“正面刚”。但是怀王非但不听,还佞信小人,将屈原流放到沅、湘流域。常言道,国家不幸诗家幸,屈原在流放过程中,忧国忧民,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中《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

图片来源于网络-屈原画像

公元前年,秦*攻破楚都。屈原眼看国破,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写下绝笔《怀沙》之后,抱石沉江,以生命谱写了爱国乐章。屈原死后,楚国百姓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他。为避免鱼虾啃食屈大夫的肉身,人们为鱼虾准备了“外卖”——饭团、鸡蛋,还特意让渔夫充当“外卖小哥”,划着龙舟把吃食丢进江心,说是鱼虾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久而久之,便有了粽子,发展成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一系列风俗,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图片来源于网络-粽子

“感动东汉N大人物”之

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二个故事,与一个叫做曹娥的少女有关。东汉年间,上虞有个年仅14的少女,叫曹娥。有一天,她的父亲掉进江里了,生死不明,曹娥沿着江边寻找,日夜哭号,哭了十七天后,在五月五日这一天也投了江。

五天之后,父女俩一起被冲上了岸,曹娥殉父的感人故事就此传为神话。曹娥的孝心和壮举在当时一度成为“头条”,官府知道后,命人给她立了一块碑,立碑之后还有人作词歌颂,类似于现在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后人为了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的地方,兴建了一座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也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由于曹娥投江这天刚好也是五月初五,所以相传端午节也是为了纪念她。

图片来源于网络-曹娥殉父

古越民族图腾祭

纹身、祭祖,“社会人本社”

端午节的第三个来源,据传源自一个部族的图腾祭祀。新石器时代,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活着一个以龙为图腾的部落,他们在历史上一般被称为“百越族”。百越一族都很“社会”:他们有纹身的习俗,现在流行的“大花臂”,也许在百越族人中司空见惯。另外,因为生活在水乡,“百越族”自称为龙的子孙。

图片来源于网络-新石器时代磨制石斧

秦汉时期,“百越族”还活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据传端午节最早就是他们用来祭祖的节日。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让这一群“社会人”渐渐融合进汉族中去了,他们用来祭祖的习俗,逐渐发展成为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图片来源于网络-端午民俗画

无论汨罗江的屈子,还是曹娥江的少女,亦或水乡的百越图腾祭,所有关于端午的习俗,无一例外不是因水而起。同样处于长江流域的重庆——这座两江交汇的山城,除了会在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以外,也有着很多独特的端午习俗。

图片来源于网络-重庆两江交汇夜景

盛唐玄宗时

悬贴钟馗像

在重庆,每到端午,家家户户便会悬贴钟馗像,以驱邪除魔。据传这个习俗源自唐玄宗时期。有一天,唐玄宗从骊山回宫发了疟疾,梦见一个小*,穿着大红无裆裤,拿了杨贵妃的香囊和唐玄宗的玉笛,绕着大殿到处“尬舞”。唐玄宗又惊又怒,因为玄宗是个音乐人,没事儿就爱谱首曲子和杨贵妃一唱一和,当时“流行音乐头榜”《霓裳羽衣曲》就是他的作品。

图片来源于网络-霓裳羽衣舞

宠妃的香囊和自己的笛子被小*拿着,玄宗却奈何不得。正在这时,出现一个画风迥异的大*,这个*一看就是正经*,穿蓝袍头戴帽,上前一把逮住作乱的小*,挖掉小*的眼睛,一口吞了下去,暴力又“社会”。

唐玄宗看呆了,良久才大喝一声,何方妖孽!那大*跪下说,我叫钟馗,考武举人没考上,愿意为陛下降妖除魔。唐玄宗醒来之后,发现自己病好了,于是召来吴道子,大概描述了一下,钟馗捉*图就这么出来了,唐玄宗通令天下一律张贴这幅图,以驱邪魔。从那时起,人们每到端午,便会悬贴钟馗像,以求驱除邪魔,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并流传到巴渝地区。

图片来源于网络-钟馗像

艾叶菖蒲情

悠悠青草香

将艾叶悬挂在堂前,或者把菖蒲当做剑,插在门上,在老重庆人看来,也有驱魔祛*之神效。艾叶清火去热,端午时节总有老一辈重庆人采回来了晾晒风干,用来泡茶沐浴,据说有祛风除湿的妙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挂艾草

一盏雄*酒

解毒去疫病

饮雄*酒的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雄*是一种中药材,可用作解毒剂、杀虫药,在我国古代民间就有“解百毒、辟百邪”的说法。古诗云“惟有儿时不能忘,持爻簪蒲额头王”,每逢端午,人们便以雄*浸酒,在孩子额头上画个“王”字,希望如此能使孩子不受蛇虫的伤害。剩下的雄*酒,喷洒在房屋壁角,也可以起到驱虫的作用。

端午正是盛夏,重庆又是湿热至极的“火炉之城”,在医疗条件落后的年代,容易流行疫病,机智的重庆人,便会在端午时以雄*酒解毒、消毒。

图片来源于网络-端午民俗雄*酒

“社会”重庆崽

端午烹蛇羹

“社会”重庆崽,有一个秒杀一切的端午习俗:吃蛇。重庆古称“巴渝大地”,所以重庆人又叫巴人,其中“巴”就是蛇,巴人与蛇的渊源古来有之。

图片来源于网络-蛇羹

重庆人端午吃蛇,并不会肆意滥杀。一般来说,他们会在打谷场上露天煮一锅蛇羹,全村人一起分享,基本上每个人可以喝上一碗汤。对此,西南大学民俗学家余云华颇有研究,重庆人吃蛇,最早来源于古时巴人对蛇的图腾崇拜,这一仪式感十足的习俗,亦是希求“巴蛇”保佑,期望祖先与自己同在。

图片来源网络-蛇图腾石刻

端午的模样,也许是诗人的一盅酒,也许是少女的一行泪,也许是梦回盛唐,玄宗的横笛一曲。两千多年的文化和风俗,携着厚重的历史和滚滚东去的长江水,滋养着这一群“社会”又可爱的重庆人,在巴渝大地上,更多动人的端午节故事正在上演。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